首页» 研究生教育» 硕士生

 

化学工程

1、学科简介

本学科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置的一个应用基础性很强的二级学科。化学工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往往是其它二级学科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化学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也是其它二级学科成果应用转化必须依赖的基础,或者说其它二级学科的成果的应用转化需要化学工程的帮助。可见化学工程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的突出地位。各种化学工业过程中都是由化学转化和组分分离两大部分组成,影响化学转化和组分分离效果的内在因素是反应动力学和相平衡热力学,而影响化学转化和组分分离效率的因素则是它们均共同涉及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等现象。化学工程的学科内涵正是揭示化工过程所共同涉及的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规律,并结合反应动力学和相平衡热力学基本理论,形成化工过程和装备设计的基本原理,开发强化化学转化和组分分离过程的技术和装备(反应器、换热器、分离器、传输设备等)。化学工程的发展将促进传统化学工业过程不断优化,是新工艺过程产业化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学科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目前招生规模已达到35人/年。长期以来,本学科依托中国石油油气藏流体相态重点研究室、中石化联合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CNPC油气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中心及化学工程系为依托,面向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加工,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发对产业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形成了一些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并荣获国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科技进步奖多项,在基础研究方面,除了发表大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外,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因此,本学科的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大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学科的后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本学科目前有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副教授2名,另有具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3名,师资力量雄厚。本学科学术思想活跃,目前承担多相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支撑条件优越。本学科还和国外知名大学(如丹麦科技大学、克罗拉多矿业学院、乔治亚理工学院等)有广泛的学术联系,为面向世界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养成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并能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有关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与设计、过程和设备优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过程和装备优化设计的现代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熟悉化学工程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化学工程领域技术和装备开发的能力,具备独立担负化学工程领域技术或工程管理的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达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基本素质要求。

3、培养方向

1)相平衡与物性

2)分离过程与设备

3)过程强化

4)工业节能与新能源

4、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4年。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5学分。

 

 

化学工艺

1、学科简介

化学工艺学科点的前身是有机化工,1953年由原清华大学化工系组建而成,1988年被国家教委审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学科调整后,我校获“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化学工艺作为其二级学科,“九五”、“十五”期间通过“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得到了很大发展。在2001年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的评选中,以化学工艺类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再次成功入选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以重质油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石油和天然气两大战略资源的加工和利用为背景,通过“211”重点建设,已拓展到相关的新材料领域,形成了五个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研究方向:催化反应工程、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石油与天然气加工、新材料及相关技术、石油物性及重质油化学,在学术队伍、实验装备、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已成为石化行业重要的新技术来源。本学科点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6名和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队伍,已为我国石化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目前每年招收约50名硕士研究生

2、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专业基础,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能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有关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的综合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专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达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基本要求。

3、培养方向

1)催化反应工程

2)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3)石油与天然气加工

4)新材料与相关技术

5)  石油物性及重质油化学

4、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4年。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5学分。

 

生物化工

1、学科简介

本学科点是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博士点。自2001年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经过“九五”、“十五”期间“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师资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在优化驱油代谢产物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效驱油微生物的筛选、选育高效驱油细胞工程菌、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微生物驱油数值模拟技术、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含油污水的高效微生物水处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学术队伍、实验装备、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本学科点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2名和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队伍,目前每年招收约12-15名硕士研究生。

2、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身体健康,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了解国际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能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决有关理论与工程实际问题。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的综合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营造刻苦学习的环境与气氛。为大学或研究机构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同时积极推荐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出国深造。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达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基本要求。

3、培养方向

1)环境生物工程

2)细胞与基因工程

3)生物反应工程

4)生物能源

4、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4年。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5学分。

 

工业催化

1、学科简介

催化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对于国民经济、环境和公众健康起着基础性的作用。21世纪,催化仍然将是推动化学工业、石油炼制工业技术进步的核心技术,其在新材料、生物技术、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我校工业催化学科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授6人,其中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领域首席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余人。本学科依托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催化重点实验室,通过“九五”、“十五”两期“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建有催化材料与催化剂制备、催化材料与催化剂表征与评价、催化工艺与工程小试及中试等三个研究平台,已初步成为我国石油天然气加工领域催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决策支持系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本学科以促进我国石油炼制和化工工业的技术进步为宗旨,着眼于石油天然气加工和石油化工领域的催化基础、应用基础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设有催化材料、催化剂工程、催化反应工程、催化化学等四个研究方向。此外,本学科点积极探索建设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新模式,与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niversity of Alberta、University of Calgary、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Syncrude Canada,Ltd.,美国Lehigh University,日本Hokaido University,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一批在石油天然气加工领域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日本北海道大学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北海道联合催化实验室,每年可招收联合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1-2名。

本学科学术水平在国内和国际享有一定声誉,逐步成为国家,特别是石油石化、天然气化工行业培养工业催化专业人才的摇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技术的竞争力,我们热诚欢迎有志青年加盟我们的研究开发团队,报考本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我们相信,本学科方向优越的科研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加上你的勤奋和天资,一定能为我国催化科学和技术的繁荣和你绚丽的人生展现美好的未来。

2、培养目标

培养品德良好、治学严谨,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的创新型、专业型人才。掌握工业催化学科的催化化学基础理论、催化剂设计与开发、催化反应过程等科学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进行催化科学研究和工业催化剂研制开发的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的实验科学技术;能胜任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部门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

3、培养方向

1)催化化学

2)催化材料

3)催化剂工程

4)催化反应工程

4、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4年。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5学分。

 

环境工程

1、学科简介

环境工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专业主要是面向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解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污染物资源化关键技术,侧重于污染治理和污染物资源化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和污染治理单元技术的优化集成及工程应用。环境工程专业覆盖面较广,主要涉及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由于污染源的复杂性,污染治理涉及多多学科性,是一门以化学工程为基础的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本专业于1993年获得硕士点,2002年取得化学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环境化工博士点招生资格。目前主要设有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污染的防治及其资源化、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环境生物工程四个培养方向。

本专业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2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目前年招收博士生3~5名,硕士生20~25名。本专业学科学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主要面向石油石化工业的污染治理和污染物资源化开展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并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积极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在科技成果应用方面取得较大成效。近年来,专业教师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已累计培养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近10人。

2、培养目标

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能较熟练地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实验手段,能够独立开展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从事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能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具有较好的写作和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基本水平。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和学习任务。

3、培养方向

1)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水污染的防治及其资源化

3)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4)环境生物工程

4、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4年。总学分不低于30 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15学分。

 

环境科学

一、学科概况

环境科学专业是在学校地球科学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1999年获得理学硕士授予权。学科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和环境化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原有地球化学学科侧重于有机地球化学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在化石燃料的分子组成、有机物质迁移转化和生物标志物环境示踪等研究领域素负盛名;而环境科学学科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针对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开发、运输、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分析评价和环境治理研究。因此,新的环境科学学科与地球化学学科相得益彰,有较高的起点和鲜明的特色。
学科拥有国内一流的分子地球化学和大气气溶胶有机成分分析(百级洁净室)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30余台(套),具备大气、水、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分析能力和环境样品微量元素含量的检测能力。学科的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现代有机地球化学的先进仪器分析技术,借助大气、水和土壤中各类分子标志物组成和微量元素分布,研究地表环境(大气、水、土壤与沉积物)中微量污染物的来源、迁移、演化和归宿以及有关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以工矿区水土环境和城市大气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研究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揭示人为系统干扰下区域及自然系统变化的规律,并且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质量的有效控制及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服务。
本学科师资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每年约招收硕士研究生10-15人。

二、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良好的学术创新能力、开拓精神; 有扎实环境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生态学专门知识;较全面掌握环境系统特征与环境质量演化规律的分析方法,以及环境规划、监测、评价和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在实验分析或环境系统分析方面有一定的专长,具备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知识,分析解决污染过程的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区域环境过程与效应评价,以及能源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研工作能力。能胜任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的科研、教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和环境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三、研究方向

01 能源与环境
02 环境地质与环境地球化学
03 城市大气环境
04 环境分析技术与评价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一般不超过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