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年园笔记

忆北京石油学院文工团东北巡演:①筹备演出

1959年9月26日,从松嫩平原上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的黑色油流,开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新纪元:松辽盆地发现了世界级的特大砂岩油田!时值国庆10周年,所以这个油田被以“大庆”命名。大庆油田的发现,打破了中国是“贫油国”的论调。消息传出,举国欢腾。


当时我正在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读书,听到东北发现大油田的捷报,心情和同学们一样激动万分,恨不能马上赶到油田开发建设的第一线去,甩开臂膀干起来。


没想到,这个梦想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学校做出决定,派出文工团赴大庆演出,慰问石油工人;同时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东北几个大城市演出,宣传北京石油学院,让更多优秀高中毕业生了解学校、选择报考学校。文工团由话剧队、舞蹈队、合唱队、曲艺队组成,除话剧队是新组建的以外,其他队伍以原有的学生社团为基础组建,交给话剧团的任务是排演五幕五场话剧《槐树庄》。


1959年下半年的一天,具体负责此事的党委宣传部党支部书记李象琴同志(后来兼任文工团团长)把平时爱好书法绘画的我叫到她家里谈话,说已经征得机械系同意,要把我抽调出来,筹办话剧《槐树庄》的全套布景。她还说:“这是政治任务,有困难组织会给你支持和帮助,需要什么人协助你工作,我们出面要人。”就这样,当时正在读大四的我接受了任务,开始为话剧队赴大庆慰问演出做认真的准备。


《槐树庄》是著名剧作家胡可于1959年写成的一个话剧剧本,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土地改革至50年代合作化等重要历史时期,华北农村所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剧由战友文工团首演。因为对话剧演出的各个环节都了解得不多,所以领导一开始就决定要“照葫芦画瓢”,先组织话剧队的演职人员去战友文工团看演出,与主演胡朋等名演员座谈,我也抓住一切机会向剧团了解布景的情况。我们还组织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艺等演出单位参观,学习如何进行布景制作。


《槐树庄》的剧情活动基本上在两个场景中展开:第一个场景是槐树庄全景,最远处是蓝天;第二层是槐树庄村落全景,有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土坯平房;第三层就是一棵大槐树,成为村落中某一前院的主景,大槐树旁边是前院的门楼,院子右边有石头碾盘等。第二个场景是室内景,有墙、窗户、门、八仙桌、板凳,门后有农具,窗旁边挂有草帽、红辣椒等。


《槐树庄》的全景和大槐树采用了吊景(又称软景),就是把景物绘制在白布上,然后按轮廓剪下来,再把它缝在预先编织好的大网上,演出时像幕一样挂在舞台的相应位置上,网眼基本看不出来,只是看到绘好的景。布景卸景时就像拉幕一样拉开或拉上,就轻松地把景布好了。了解了布景的基本知识,我们就着手购买线网等材料制作软布景,画图制作硬布景。


与此同时,参加排练的演员们和负责灯光、音响、道具的人员也都有条不紊地紧张工作起来。此时,文工团中有话剧队(含曲艺队)、舞蹈队、合唱队的演职人员以及随团记者和党委宣传部、学生会、团委的工作人员等共70多人。我担任了话剧队后台主任,是文工团核心组成员之一,主管布景、灯光、音响、效果、道具等整个后台的工作。


(作者:王修斋,男,1936年出生于湖南,教授。1961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力学师资班,后一直任教于中国石油大学至退休,201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