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乘风破浪,“疫”路前行:中石大科技工作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积极应对,有序部署,第一时间制定《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科研工作方案》,多措并举,确保防疫不松懈,科研不停歇。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全校科技工作者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始终奋战在科研一线,各项科研工作扎实推进,硕果累累


一、强化重大科研项目组织管理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1 完成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接收期申报工作

       4月20日,中石大顺利完成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接收期申报工作,共提交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375项,较去年的323项增长16.1%。

       学校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接收期申报面上项目20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07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5项、重点项目2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项、联合基金项目5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5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

       学校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高度重视,年初进行了2020年度基金申报工作部署。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对学院科研秘书进行系统全面培训,以电话、微信、OA、电子邮件等方式对科研人员进行全程申报辅导。同时,学校积极探索新的自查模式,设计出基于微信平台的基金形式审查程序,大大提升了自查效率。

02 数个项目进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会评阶段

       学校2020年有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进入会评阶段,4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进入会评阶段。

       7月31日,科学技术处组织召开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校内预答辩会,会议由副校长李根生主持。会议邀请了1名校外知名专家和4名校内专家进行评审。项目申请人从申请人简介、主要学术贡献及其科学意义、独立原创能力、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创造性构思及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专家对项目进行了点评和建议,从不同学科视角指出了问题和改进思路。

       8月11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我校有1人入选。

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

集成项目启动暨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

       6月2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联合基金“海相深层油气富集机理与关键工程技术基础研究”集成项目启动暨学术交流会在京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该项目牵头单位为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由国家“万人计划”科学家马永生院士担任项目负责人。中石大作为合作单位,牵头负责课题1项,承担专题研究任务22项,承担直接经费达1447.81万元。

       会上,项目和课题负责人(技术首席)汇报了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集成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了项目管理情况和要求,有关专家在线开展了学术交流。在技术交流环节,中石大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宋先知教授以“智能钻完井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分享了学校在智能钻完井技术领域取得的创新研究成果和近期研究进展。

(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01 我校李景叶教授负责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

       3月23日,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评审结果,中石大地球物理学院李景叶教授负责的“新一代海上高精度地震海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研发”项目获立项资助。

       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东方地球物理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家单位,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拟解决海洋地震处理软件平台在海量数据管理、巨量计算、开放性、通用性和智能化等方面面临的难题,研发适应TB-PB(1TB=1024GB,1PB=1024TB)级海量数据管理与大数据I/O、大规模集群高性能并行计算和云计算的新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海上高精度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研发与集成先进的海上高精度地震处理关键技术,并开放共享,支撑国家海洋油气自主发展和未来战略需求。

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线召开

 5月12日,“新一代海上高精度地震海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研发”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项目负责人李景叶教授与各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作了汇报。与会专家听取了汇报,肯定了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并对项目和课题下一步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陈晓非院士表示,新一代海上高精度地震海量数据处理软件平台研发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任务艰巨,希望项目组能够充分借鉴各大石油公司软件开发的经验,充分发挥各参与单位的重要作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促进我国海洋地球物理领域自主快速发展。

02 我校田守嶒教授负责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

 近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立项评审结果。中石大石油工程学院田守嶒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复杂油气智能钻井理论与方法”项目获得立项支持,资助经费2514万元。

 该项目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石油大学等5家科研院所、企业和高校共同开展研究,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紧密围绕国家油气勘探生产重大需求,针对智能钻井中地质—工程复杂环境感知与智能表征、钻井过程闭环调控机制及智能决策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钻井工程与人工智能理论技术融合为手段,旨在突破复杂地层钻井超前探测与智能导向控制方法,建立钻井工程参数闭环调控模型,初步形成复杂油气智能钻井理论基础,形成钻井工程智能监控、诊断与决策系统平台,为我国实现油气智能钻井的变革性技术提供关键理论支撑。

03 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废弃泥浆和钻井污水分离再利用与处理技术及装备研发”

启动论证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7月31日,我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油田开采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集成示范”所属课题“废弃泥浆和钻井污水分离再利用与处理技术及装备研发”的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课题负责人陈建义教授就课题总体情况和各子课题实施方案作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听取了汇报,认真审阅了实施方案,并进行了质询和提问,最终一致同意通过论证。此课题参加单位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与南开大学。

“油田开采区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项目的实施将解决废弃泥浆和钻井污水分离再利用的问题,为油田开采区的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提供新方法。

(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多波地震勘探配套技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7月28日至30日,受国家三部委的委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召开2019年结题课题综合绩效评价会议,我校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多波地震勘探配套技术”以综合得分93.3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验收。

 该课题开展了多波基础理论及裂缝预测方法技术研究、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软件研发、多波裂缝预测软件升级、多波地震资料综合应用研究等工作。课题形成的配套技术在多个专项项目及示范工程中开展了应用,为近年来长庆、四川、青海等探区的重大油气发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对重大专项目标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中科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

中科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聚焦南海油气发展战略问题

 6月22日,中国科学院学部重大咨询项目“南海石油天然气综合开发发展战略研究”实施启动会在线召开。该项目依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由高德利院士担任项目负责人。

 启动会上,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杨卫院士指出,我国南海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其综合开发活动仍面临着诸多复杂问题和挑战。为此,亟待明确南海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研究提出一个全面的、务实的、科学的南海油气发展战略方案,加速实现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大突破,更加有效地维护我国的海洋油气权益。高德利院士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的总体实施计划方案,项目下属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施计划进行了补充汇报。与会的院士专家围绕项目相关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五)中石油战略合作重大项目

01 中国石油副总经理焦方正一行来中石大进行项目检查和座谈调研

 4月14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偕股份公司副总裁兼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李鹭光,科技管理部总经理匡立春等来中国石油大学进行项目检查和座谈调研。

 焦方正充分肯定了学校为石油工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他对战略合作科技专项项目疫情期间运行情况表示赞赏,感谢学校持续推动项目研究工作开展,取得重要的进展和认识,为相关油田区块上产稳产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焦方正一行还先后参观了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和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对实验室取得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和赞赏。

02 中石大与新疆油田公司联合召开中石油战略合作科技专项进展交流会

 7月4日和18日,中国石油大学与新疆油田公司联合召开两次中石油战略合作科技专项“准噶尔盆地玛湖中下组合和吉木萨尔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2020年上半年进展交流会。

 该项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强化地质油藏研究基础、加强各课题之间的联系,创新管理形式,实现油田与学校的有机融合。准噶尔盆地玛湖中下组合进入了重要的攻坚阶段,项目研究要与现场产建工作充分结合,为玛湖500万吨大油区效益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吉木萨尔课题取得了具有显示度的理论和技术进展,在油田与学校的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战略合作项目的稳步推进。

二、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黄霁崴入选2020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近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评审结果,评选出150名优秀青年人才,我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黄霁崴入选。

黄霁崴主要从事服务计算、物联网等方向研究,入选2015年度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和2018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青年学者。本次获资助课题为“物联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该课题针对物联网服务平台的设计、实施、管理、分析和优化面临的挑战,拟开展物联网服务建模方法、服务平台支撑技术、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和保障技术研究,并在农产品质量追溯、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典型场景进行应用,服务于首都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丁拼搏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近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公布了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年度)项目立项结果,共遴选出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332人,我校地球物理学院教师丁拼搏入选。

 丁拼搏主要从事地震物理模拟、岩石物理理论与实验、非常规油气资源地球物理勘探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近年来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件,授权中国专利6件、美国专利1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中石油和中石化科研项目等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在SEG、EAGE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10余次。担任《Petroleum Science》青年编委,担任10余个权威SCI期刊审稿人。

盛茂入选美国岩石力学协会“未来领军者计划”

 2020年4月,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系盛茂副教授入选美国岩石力学协会“未来领军者”计划(ARMA“Future Leaders Program”)。盛茂副教授是本年度中国大陆唯一入选的青年学者,也是我校培养的青年人才中第一位入选者。

 盛茂副教授是《完井工程》课程校级优秀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是第九届校级青年教学骨干教师和校青年拔尖人才,一直坚持水平井压裂完井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水平井压裂裂缝扩展机理与完井参数优化方面取得突出进展。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28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4件,获省部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创新团队奖1项。

周舟获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亚太区个人技术成就奖

 近日,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简称“SPE”)授予中石大石油工程学院周舟副教授2020年SPE亚太区完井工程优化与技术成就奖(2020 SPE Regional Technical Award- Completions, Optimisation and Technology),表彰他在页岩气储层、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干热岩地热储层压裂改造领域获得的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成果。

 该奖奖励在完井技术与压裂增产上作出杰出贡献的研究者,每年在亚太区评选1名,候选人来自东南亚和东北亚各个国家石油公司的工程师和科研学者,并需要得到国际石油工程领域多位著名学者的联合推荐。

 周舟副教授主要研究石油工程岩石力学,他通过在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提高压裂增产效果的手段和方法,并在国内外非常规储层领域中得到应用和肯定。

三、入围国家科技奖

我校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杨进教授主持项目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

 8月3日,国家奖励办公示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杨进教授主持的“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通过初评,进入公示阶段。

 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是“卡脖子”技术,属世界级难题。该项目历经14年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在深水浅层钻井设计、作业控制、关键装备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应用该技术成果钻探发现了5个大中型深水油气田,高效完成了我国首个自主作业的深水气田陵水17-2 浅层钻井作业,2012年至今在南海全部自主作业的深水井成功应用,并推广至全球典型深水区块95口井。该项目支撑实现了我国海洋钻井从浅水到深水的重大跨越,使我国跻身于世界深水钻井先进行列,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践行海洋强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四、深化校企科技合作

 学校积极响应油田企业技术需求,2020年已签订横向项目644项,合同金额达31184万元。暑假期间,新增横向项目187项,合同金额8178万元,其中本部人员承担180项,合同金额7921.02万元;克拉玛依校区人员承担7项,合同金额256.98万元。

       2020年学校新增校企重大合作科研项目1项,合同金额513.146万元,为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鲜成钢教授负责的“海坝背斜YS137-YS203井区山地页岩气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综合评价”。

       暑假期间,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开展2020-2023年科技项目框架招标工作,石工学院、地学院、机械学院、地球物理学院、非常规院等5个学院的科研团队承担了相关19个技术领域的投标工作。

       2020年学校已统一办理塔里木油田、华北油田、胜利油田、中海油研究总院、中海油服等油田企业的市场准入及年审9项,确保与油田企业顺利开展合作。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20年以来,学校共实施4项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累积223.25万元,其中实施许可项目3项,专利转让项目1项。今年认定专有技术93项,迄今学校专有技术库共有523项技术成果。

2020年以来学校成果转化项目(技术转让、许可)一览表

303b341b341042668bb5ab6dec4bf774.png

六、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

(一)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大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研讨会

 6月2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组织召开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研讨会,共话实验室优化调整工作。副校长、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根生,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金森,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秘书和科学技术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调整工作的背景,结合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优化调整工作带来的机遇和压力。会议强调应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并深刻理解国家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布局的深谋远虑; 应立足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明确其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地位和定位,坚持做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要提前谋划和布局,占据主动,积极应对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二)校企联合研究机构

0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能源互联网联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月1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国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中石大举行。能源互联网联合研究中心的设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一项具体举措。研究中心倡导“开放式创新、共享式发展”的理念,围绕石油石化行业各环节用能、用电、用氢需求,以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为抓手,开展可再生能源直供电、直供氢以及“油电气氢”能源互联网技术实证与示范,以有效推动石油石化行业和清洁电力行业相互融合,在实现校企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战略。

02 中国石油测井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揭牌成立

 5月29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签署协议,共建中国石油测井校企协同创新联合体。创新联合体的核心在于联合和创新,注重瞄准世界油气测井行业前沿领域,聚焦中国石油重大技术需求,强化基础研究,引领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为油气增储上产、提质增效发挥支撑作用。创新联合体将成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工程的重要研发基地、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层次国际学术交流基地。联合体的成立是校企合作、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共同发展,携手解决行业重大技术难题的创新实践。

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延安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共建非常规油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2020年6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延安能源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共建非常规油气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聚焦非常规油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向,结合CloudES CDM北美非常规油气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分析模型、标准工作流、知识模板和数据可视化研究;针对非常规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智能开发不同应用场景,研究数据驱动和数据+物理模型混合驱动模型,开发相关算法、软件模块和微“云”服务。针对国内不同类型非常规油气藏特点,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金数据”平台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人工智能算法等应用推广。

04 中石大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油气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7月3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共建油气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双方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在油气学科与数字科技领域的优势,依托油气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强强联合。中心将结合华为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积累的领先技术,开展油气人工智能新兴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创新研究,帮助解决油气行业面临的勘探难度大、开采成本高等难题,为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大型仪器系统完成与国家平台对接

 2020年6月,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成功对接国家网络管理平台,自此学校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各项数据将直接对接到国家网络管理平台系统中,作为科技部每年度对于学校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是我校大型仪器设备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开放共享的服务支撑平台,也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绩效评估的支撑平台。共享平台目前纳入了45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建立了网络平台和手机微信客户端,具备机时预约、送样预约、委托测试、仪器设备管理、预约设置、送样设置、授权管理、使用记录、仪器运行情况统计等功能。本年度学校将进一步优化完善平台各项功能,持续推进全体科研人员对于平台系统的使用。

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协会获批成立

 4月22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正式发函批准学校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校科协)。

 中石大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支持学术组织的发展。校科协获准成立后,学校将持续推进校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将设立秘书处负责日常组织工作,开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入会、筹备召开校科协会员代表大会等工作。

 高校科协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主要职能包括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举荐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等。

八、加强学术交流

       暑假期间,学校通过视频会议、网络平台直播等方式举办了多场重要学术会议及论坛,积极营造创新学术氛围,促进学校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01 第二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

 7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化工学会过程模拟及仿真专业委员会主办、中石大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英文期刊Particuology(《颗粒学报》)协办的第二届全国过程模拟与仿真学术会议(Second 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cess Modeling and Simulation)在线上召开。来自92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教授作了题为“石油分子管理及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分子管理在石油加工新技术开发中的指引作用。多名专家学者先后作了大会报告。中石大卢春喜教授主持专题研讨,与会学者参加了讨论。

 本次会议涉及化学、化工、冶金、能源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为产学研合作、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

02 CMG最新进展交流会暨油气藏特殊开发机理模拟研讨会

 7月22日,由CUP-CMG油气藏数值模拟联合实验室主办,中石大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承办的“CMG最新进展交流会暨油气藏特殊开发机理模拟研讨会”在线举行。CMG(加拿大计算机模拟软件集团公司)中国区专家刘大宝、王建国、孙明月、吴晓云和李罡等应邀作技术指导,100余名师生在线参会。

 会上,刘大宝作了题为“CMG数值模拟技术新发展”的报告。与会人员结合研究兴趣提出对特殊开发机理的模拟需求,并与CMG专家进行了交流互动,内容涉及稠油油藏火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考虑应力敏感的酸化压裂、纳米颗粒驱油、压裂复杂缝网建模、平台拉链式压裂等。

03 油气人工智能先锋论坛

 7月27日,中石大人工智能学院在线举办油气人工智能先锋论坛。来自华为、中油瑞飞、五季数据及中石大等单位的11位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油气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研讨交流,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领域的生动实践,探讨了油气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举措。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哔哩哔哩等多家平台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人数近5000人。

九、组织参与科研任务研究生返校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为了有序推进和保障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学校经过科学研判,先后于7月中旬制定《关于部分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返校建议方案》,8月中旬制定《关于允许部分参与科研任务的研究生返校工作方案》,分批分期分次组织参与科研任务的研究生返校,协助项目负责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在研究生返校过程中,各学院(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对返校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合理安排好返校研究生工作和学习。学校各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各司其职,狠抓落实,共同为研究生返校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是学校科学研究工作重要有生研究力量;研究生顺利返校并及时参与科学研究工作,为学校疫情期间科学研究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