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资讯

加强荣辱观教育 让大学生知荣明耻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刘瑞平 | 发布日期:2007-04-22 | 阅读次数:

 发布时间:2007-04-21 10:17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和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多种价值观冲击着每一个人的头脑。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使大学生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多样的价值既扩展了人们的选择途径,也使一些主流价值被遮蔽和消解。这些情况通过不同的形式、形态和渠道,延伸、扩展到大学生之中,造成了一些大学德育的困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然而多样性并不意味着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形成和巩固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不是单一的,而是成体系的。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个人都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决定着文化的总体性质、方向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高等学校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对于大学德育,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当前,一些大学生身上出现的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缺失、俭朴观念淡化等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当下多元文化价值并存模糊了他们的眼睛,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大学生知荣明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学会做人,是大学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使之入脑入心;再次要开展丰富多采的荣辱观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学术论坛”、“教学网站”、“周末论坛”、“名人讲座”等教育方式的组合作用,营造积极向上知荣明耻的德育氛围。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必须重视实践,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里走出来,立足生活,以现实生活世界建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厦。高校要按照荣辱观的标准要求,把荣辱观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深入街道、企业、农村、乡镇进行参观调查,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际生产、生活运用中增强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激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的理解,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必须优化校园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群体意识,和谐校园文化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渗透和升华,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大学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环境中人们共同的观念追求、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从而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主体,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为此,高校应努力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和谐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导向,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内涵,发挥文化感召人、影响人、培养人的育人功效,扬荣抑耻,正学风、正校风;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动力,通过建设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弘扬办学思想理念,优化和谐校园文化,进而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必须努力构建制度保障。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根本的是要有制度保障。首先,建立荣辱问责制度。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建立荣辱问责机制的目的是强化相关部门在引导校园正气方面的责任意识和义务,弘扬“扬荣惩辱”的价值导向;其次,建立德行补偿机制,对于在践行荣辱观时受到伤害的个人进行及时的物质和精神补偿。最后,要建立健全道德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导向作用,大力宣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典型,严厉抨击各种不良现象,形成一种“扬荣惩辱”的浓厚氛围。

  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必须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联动,形成合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强化教育效果。学校的责任是指导,家庭的责任是参与,社会的责任是调控。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应在下述三方面有所作为: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广泛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