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高教资讯

以国际视野培养创新人才
——访美国康奈尔大学校长司国伟

来源:光明日报2007-11-14 | 作者:王庆环 | 发布日期:2007-11-14 | 阅读次数:

康奈尔大学以其创新精神而闻名于世。该校成立于1865年,作为美国“常青藤联盟”的八所名校之一,在最新出炉的全美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该校位列第12名,是美国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其独特而宏远的办校目标是成为一所“让所有想学习的人都能够找到要学习的课程”的高等学府,学校开设的各类课程达4000多门,大小分校遍布纽约州的各个县市,在美国其他州、市和海外都有分支,学校很像一套大百科全书,再冷僻的专业和学位都能找到,例如,该校第一个设立了专门研究服装纽扣设计的博士学位。

 

111,在某种程度上表达着康奈尔大学的创新精神的“康奈尔大学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康奈尔大学校长司国伟(DavidSkorton)参加了启动仪式,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记者:康奈尔大学从一诞生起,就以其创新精神影响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现在中国的大学也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做着各种各样的努力。请问,康奈尔大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有什么样的探索,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

 

司国伟: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康奈尔大学的做法是这样的:创造机会,让学生离开舒适区(ComfortZone),也就是说,离开自己的父母,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和通常状态下的成长圈子,认识更多的人,从而拥有更多的体验。在康奈尔,我们不给学生选择室友的自由,而是让他们随机认识不同的人,不是总和熟悉的朋友一起,美国的其他高校也有采取这种做法的,我的儿子是斯坦福大学大一的学生,学校要求他们必须和不认识的同学同住,你一打开门,就能看到一张陌生的生动的脸,这非常的有趣。另外,我们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到美国之外,到不同的国家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还有,我们非常注意教学生如何与有不同观点的人相处,并教会他们去思考不同的文化。

 

记者:这么说,康奈尔大学现在坚持走的国际化道路的源头是创新的思想。

 

司国伟:是的。我们希望康奈尔大学是国际化的大学,而不仅仅是美国的大学。我们希望让老师和学生接触到全球各地的文化、经济、商业的运作,这是我们主要的目标之一。这当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在2005年设立的“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这是一项授予学位的本科生正式课程,由康奈尔大学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通力合作,旨在培养精通中美两国语言和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专业人才。该专业的学生将接受包括在华盛顿和北京各一个学期的实习内容,这在美国高校中尚属首家。200510月,“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今年8月,第一批共11名该专业的学生已经来到北大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学习,他们在继续学习中文的同时,还将从历史、文化与社会等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并选择一门有关中国对外关系的高级研讨课程来完成其专业学习,相信他们将来会成为增进两国关系的骨干力量。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天您与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又签署了“北京大学-康奈尔大学杰出学者系列讲座”的协议。

 

司国伟:是的,按照这一协议,两校将开展“北大杰出学者康奈尔系列讲座”与“康奈尔杰出学者北大系列讲座”等活动,这将进一步加强康奈尔大学与北京大学之间的交流。我们非常期待与中国深化合作,事实上,康奈尔大学与中国的交流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初,康奈尔大学就招收中国学生,茅以升、胡适、施肇基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都曾在康奈尔大学求学。我们还是最早设立中文教学的高校,如今的东亚语言文化研究项目基础雄厚,现在又启动了“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在中国,我们除了与北京大学,还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有合作,很多合作的项目具有创新性,我们也非常期待未来能够和中国的大学在人文、科学、艺术、教学,以及一些高科技领域有更多的合作,能够加快国际化的速度。

 

记者:康奈尔大学非常看重国际交流与国际化,您看来,大学间的国际交流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