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人民论坛】张来斌: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双一流”建设路径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学科优势集中、特色鲜明等特点,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一批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也需要一批高水平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相关学科领域迅速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双一流”建设中,积极融入国家和行业发展大局,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建设思路,着力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不断探索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之路。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力量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体。世界一流大学代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和科技进步的卓越成就,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独特作用。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其前身是原国家部委所属的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一大批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经过长期发展,形成高层次人才聚集、科研平台汇集、知识生产密集等突出优势,已成为国家和行业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授奖项目共239项,91所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59项,占授奖总数的66.5%,在获奖高校中,近半数为高水平的行业特色型大学。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学科优势集中、特色鲜明等特点,是我国高等教育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已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成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力量。在国家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行业特色大学约占六成,其中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行业特色大学约占四分之三;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也显示,在拥有A+学科的81所大学中,约半数为行业特色型大学。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截至目前,工程学、地球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科实际位次已接近万分之五。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一批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有望在若干个优势学科领域率先进入世界一流,从而带动整个学校逐渐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大学发展深受时代变革、国家兴衰、经济发展等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既是时代的迫切需求,也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既面临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确立了中国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发展时期。不断增强的国家实力,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服务”是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检验“双一流”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行业特色型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同向同行,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坚定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制高点,为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战略提供坚强支撑,为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极贡献力量。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带来了时代挑战。目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变局涉及地缘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重心和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保守主义、民粹主义、逆全球化抬头,新旧秩序处于激烈的碰撞和动荡中。另一方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信息时代对社会运行全面改造,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时代变迁必将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背景下,大学在国际人才流动、学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势必受到波及,工科类行业特色型大学服务面向的是航空航天、能源、交通、通讯、电力、矿业等国民经济命脉行业,时代发展对这些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给大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快速推进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加速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人工智能、5G、区块链、“互联网+”等对传统社会运行、经济运行、教育运行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传统行业产业不断改造重塑和转型升级,科研组织模式与科学研究范式也在快速重构迭代,在线教育蓬勃兴起,新的科技革命给一流大学的学科专业布局、科研领域和方向设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范式等都带来了系统性的新挑战。

行业特色型大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双一流”建设提出了现实挑战。经过世纪之交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近20年的改革发展,行业特色型大学在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层次类型、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趋于稳定,但在改革发展中仍然面临自身传统和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一些挑战。一是与行业的联系弱化,行业特色型大学脱离行业隶属关系后,虽然有利于学校走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行业合作的天然优势,大学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不断寻找服务行业的契合点,持续优化校企合作机制;二是学科发展不平衡,行业特色型大学通常主干学科优势突出,但其他学科相对薄弱,学科交叉融合不够,新兴前沿的学科生长点较为欠缺,学科建设的虹吸效应和马太效应明显,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三是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这种倾向于实用和追求功利的大学思想和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参与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但是也影响了大学对高深学术的追求——大学普遍形成了基于表现的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深层次的知识创新和原始积累少人问津,造成了大学的趋同化发展,甚至出现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不良倾向。

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实践路径

扎根中国大地,坚守中国特色。坚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要求,在实践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是实现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四个服务”的保障;二是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培养一流的人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要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涵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三是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行业转型发展之中,在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明确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方向,引领社会发展;四是要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大学内部治理体系,要按照大学章程办学,规范行政主体、学术主体、学生主体、社会主体多元共治结构,改革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五是要加强文化传承创新,行业特色型大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在新时期更要根植于中华文明的丰厚文化土壤、发扬优良传统、引领社会发展。

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学科是大学发展特色和水平的集中体现,行业特色型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这类学科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的立校之本,也是服务行业的根基,必须不断强化学科优势,实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同时,大学要面向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家科技发展,立足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主干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整合资源,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催生新兴交叉学科,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学科发展思路,实现了石油石化勘探、开发、利用上中下游产业链和优势学科链的无缝对接,保持了传统学科的优势,同时结合能源行业低碳、绿色、智能的发展趋势,积极拓展新兴交叉学科方向,抢占新兴交叉学科生长点。在“双一流”建设中,学校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统筹规划,以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国内领先、具有突出优势和明显特色的学科为基础,融合了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油气产业链下游具有显著优势的1个油气转化科学与工程领域,着力交叉创新若干(X)个以地热、天然气水合物、氢能、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清洁和低碳能源新兴交叉学科方向,规划建设了“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平台(2+1+X),以点带面,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同时,学校还规划建设了“城市能源供给安全与保障”“清洁低碳能源工程”等2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通过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主干学科、基础学科、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学校在能源相关领域的优势地位。

融入发展大局,校企协同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学研合作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办学优势,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在转型发展中,要发挥自身高层次人才聚集、科研平台汇集、知识生产密集等突出优势,不断寻求校企合作的契合点,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贡献科技力量和人才支撑。一要加强校企协同,发挥行业企业在设备、技术、资金、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加快解决行业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实现行业企业瓶颈技术自主研发和创新;二要加强前沿技术创新,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的长期、持续、稳定支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挑战一些科学的“无人区”,探索重大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形成引领性原创成果,为产业转型发展储备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能源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不断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2018年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发挥基础理论创新和人才优势,以服务国家能源工业和现代化建设为共同目标,在高层次人才共享、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协同创新、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深度合作,确立了一批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攻关项目,推进校企协同创新、跨界创新;在前沿创新方面,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和核心驱动力,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技术,国际石油巨头都高度重视智能化业务,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能源产业发展转型,学校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聚焦能源领域及人工智能领域核心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促进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石油石化特色鲜明的人工智能学科,发挥高校引领科学进步和技术发展的作用。

扩大对外开放,文明交流互鉴。大学的使命和职能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不断演进,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成为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不仅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的国际流动、国际研究合作、跨境教育,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和文化认同,促进了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借鉴,也深化了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当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流大学在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为此,应进一步强化开放办学理念,着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扩大学术影响力,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增强国家的教育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一所石油特色鲜明的中国能源领域的研究型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战略,近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2018年学校倡议创立了世界能源大学联盟,打造全球能源领域教育共同体,为协同促进能源行业的科学研究及教育事业,带动学术、经济及人文交流,增进民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截至目前,联盟成员高校增长至31所,来自17个国家,有力促进了成员院校在科学研究、文化教育、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活动等领域开展系统性合作。

详请见链接:http://www.rmlt.com.cn/2020/0917/593602.shtml

(编辑 刘晓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