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能源动态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核心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 发布日期:2013-04-01 | 阅读次数:

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近日指出,目前中国能源价格仍然太低,使得节约能源的动力不足,应该让价格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路径渐次明朗。

能源产品具有稀缺性,价格杠杆调节是保障其高效合理使用的必要举措。行政主导让位市场调控是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核心要旨,但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能源品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具有刚性,市场化改革所引发的价格波动很可能会触及民生利益,行政职能部门有义务对此做出通盘考量,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缓解改革初期的阵痛。

财政部等部门近期联合发布报告指出,中国的能源、水、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价格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过去10年,中国的环境退化和资源枯竭所造成的成本已经接近GDP10%。长期以来,出于保障民生、保护战略性物资等方面的考量,我国能源品大都采取行政定价模式,且环境污染成本内部化、显性化工作滞后。其结果就是,廉价的能源产品怂恿了高耗能产业肆意膨胀,缓滞了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同时,扭曲的价格机制侵蚀了供给商利益,以至于人为因素推动下的“油荒”、“气荒”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资源带来极大浪费,不利于国民生活水平的切实提升。在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指导下,我国能源价格改革频频试水:继去年年底发改委首次取消煤炭重点合同、实施电煤价格并轨之后,近日成品油调价周期正式缩短至10个工作日,同时取消了4%的调价触发要求。接下来,天然气价格改革的帷幕也将徐徐拉开。

不可否认,能源价格理性回归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但由于能源品价格涉及国计民生,所以相关改革面临着平衡改革力度与居民承受力的考验。近期天然气价格改革消息在坊间引发的抢购潮表明,广大民众对能源价格改革还存在一些误读,甚至简单地将其与“涨价”相联系。对此,主管部门当做出认真反思并尽早勾勒出清晰的改革思路。此前,无论是各地水价调整听证会、还是阶梯电价试点推行,价格上涨都成为最终结果。其间,能源供给成本不透明、管理监督弱化等症结在客观上加剧了民众对能源改革的抵触心理。就此而言,公开当前能源品经营成本明细、各项费用列支,以及阶梯幅度决策依据等信息,并广泛接受民众意见反馈应成为价格改革之初的必要工作环节。只有在信息对称的语境下,各种质疑之声才可能获得满意解答。

其实,能源价格改革的目的不是涨价,而是要抑制垄断、行政过度干预等非市场化因素蔓延,通过竞争破解价格定位难题。从海外发达国家能源定价方式看,逐步引入并实施民营化运作机制,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相关市场价格失灵的有效方法。以此而论,目前国内能源价格改革应在行政严格监管的前提下,打开民营资本进入闸门,通过“鲶鱼效应”彻底改变既有的成本加成定价模式,让竞争机制在市场前期发挥作用,使得业内的真实成本费用渐次透明化,倒逼能源供给企业内部挖潜、积极压缩成本,实现定价的合理化。当然,改革初期能源价格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行政部门有必要对能源品的商用与民用领域进行区分,让前者充分接收市场化杠杆调控,而对后者投入较多政策保障,以此减少改革对民生的冲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