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石大人物

赵震:我就是想回来做些事情

 
1997年3月,刚刚博士毕业半年的我获得日本政府工业科学与技术(AIST)博士后研究奖学金的资助,赴日本国立资源和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大气环境保护部,从事环境催化研究。1998年4月又获日本政府新能源开发组织(NEDO)研究基金的资助,赴日本国立大阪工业技术研究所能源和环境部,从事天然气及低碳烃转化催化研究。之后,2000年又转赴美国里海大学(LehighUniversity)从事催化和表面化学研究至2002年6月底。随后受聘于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公司从事催化研究。
  当时我选择出国深造除了想开拓研究视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外,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国内收入太少,想出去挣点钱,改善一下生活。
  辗转了国外几个地方之后,我特别想回国做点事情,回来时也经历了一番斗争。毕竟国内搞催化的不止一家,但我觉得石油大学在这个领域更需要我,而且,石油大学化学工艺学科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很强的学科支撑和科研实力,特别是学校也非常重视从国外引进高水平人才,答应给我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解决我的后顾之忧。我是作为学校特聘教授来到石油大学的。来校之后,学校立即给我分配了实验室,而且这实验室在我还没有回来的时候就预留好了。半个月内学校就帮助解决了我夫人的工作安排问题,还分了150平方米的住房。学校及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使我申请获得了教育部支持留学归国人员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重点基金,使原来答应提供的100万元科研设备启动基金获得解决。学校各方面都安排得很好,我很感激。良好的工作条件以及学校的关怀给了我无限的动力,同时学校的期望也让我深感责任在肩。
  我现在给本科生主讲的《结构化学》课程是一门教师不愿讲、学生不愿学,要讲好难度很大的课程。但是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授,给大学生上课是天经地义、责无旁贷的。要讲好一门课,首先态度上要重视,要认真准备;其次,要积累知识,拓展知识面,只讲书本上那点死东西学生不爱听,寓教于学嘛。我经常会给他们讲讲《结构化学》相关领域前沿的一些新动向,特别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前沿进展情况,引导他们热爱结构化学,认识结构化学的重要性。比如:在讲到分子光谱内容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李灿院士在紫外激光拉曼光谱对世界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三,要丰富教学手段,我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的内容。
  赵震 男,1964年3月出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3月赴日本国立资源和环境技术综合研究所大气环境保护部做研究。现任中国稀土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理事;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