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石大“十三五”成就巡礼 | 创新引领内涵提升,打造油气能源领域一流学科体系

2020年5月14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发布最新数据。中国石油大学工程学学科排名83位首次闯入全球100强

这个亮眼的成绩,是学校“十三五”学科建设持续发力的体现。

1f290b4705fb445e82784d06d7f136bc.jpg

五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聚焦“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贯彻“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创新了新时代党领导下的“双一流”学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流学科引领、基础学科和支撑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学位点质量持续提升,学科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石油石化学科特色鲜明、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提升了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

“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学科建设,一年一个坚实的脚印。

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启动,中石大2个一级学科获评A+,1个一级学科获评A-,6个学科排名进入前10位。学校A+学科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22位(并列)。

2017年,学校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2018年,新增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等7个学位授权点,成为全国首家通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项目的试点单位。

2019年,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工程学科首次进入前1‰。

2020年,顺利完成一流学科首轮建设周期各项任务,5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百强。

c0c7352b1139415b8b8bd0896b880a4a.jpg

“十三五”以来,在THE、US News、ESI等世界主流大学排行榜上,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上榜国内高校中的整体排名均呈上升态势。在近期最新公布的THE、US News以及ESI高校排名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在国内高校中分别名列第28、43、47名,均为历史最好表现。

立足特色优势 建设重点学科链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承载培养高水平人才、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和提供高水平社会服务的基本平台。可以说,学科建设的状态体现了一所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对于一所石油特色鲜明的学校,学科建设应该如何发展?

学校围绕石油石化产业结构,构建起由石油石化主体学科、支撑学科、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组成的石油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布局。

立足国际科技前沿,瞄准世界一流学科,“强化石油石化学科优势”就成为学科发展的首要目标。

ee9960ba745b4e35bcc7f9bb6068e5c1.jpg

c3da8cbd521147e29d9a98e6b3ad6e5b.jpg

为此,学校坚持重点发展策略,依托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加快建设“2+1+X”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形成了与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应用等产业链相对应的重点学科链,初步建成了“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抢占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制高点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向深层、深水、非常规等领域发展,新调整成立了非常规油气科学技术研究院、新能源与材料学院、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机构,促进新兴学科快速发展,满足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重大需求。

97fad88bb9584e46980c979a56cfbb3a.jpg

面向国家行业战略发展需求和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发展趋势进行前瞻布局。

学校首次自主增设油气人工智能、先进科学与工程计算、能源经济管理、能源环境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海洋资源与信息工程、应用数学与能源数据科学、能源物理科学与技术、能源治理与法律9个交叉学科博士点,智能科学与技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等本科专业相继获批设立。

a2876bfe1e224c3bb81929f322840ed1.jpg

这是学校拓展新兴研究领域、优化学科布局的主动布局,为学校抢占新兴交叉学科制高点,提升高水平、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科原始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

立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布局海洋油气工程前沿学科,全力打造国际互惠共赢和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

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共建政府级别的“中巴深海技术联合研究院”,并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CNOOC-CUP海洋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院”,在提升高端装备研发设计水平、加强新型和前瞻性产品研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60daa950cb2541548ef5c70c856dd81a.jpg

面向国家能源需求结构转变,瞄准“新时代”行业科技革命关键问题。

370540ae8d2d421ca8dbefad6f78cec3.jpg

5dd0dc7dd83e40b59c73f9b46d830514.jpg

通过实施“城市能源供给安全与保障”“清洁低碳能源工程”北京市高精尖交叉学科建设项目,“清洁与低碳能源”“X平台”学科建设项目,着力布局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氢能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交叉建设了天然气水合物方向,全程参与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交叉确立了地热方向,研究成果在地热田开采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优势学科+人工智能”方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与三大石油公司、华为分别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加强建设油气新材料方向,防腐技术参与的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812a3e5b1c8b4c28bf14ef56c4c68ece.jpg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 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2018年1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大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措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原始创新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科技原始创新能力。

实施基础学科振兴计划、支撑学科提升计划、马克思主义学院振兴计划,按照“入主流、有特色”的建设思路,加强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建设。新增地质学本科专业,化学和力学学位点分别通过了国家专项评估和合格评估随机抽检评估。建设了机械与动力工程创新研究平台、复杂生产过程智能决策理论与关键技术、能源战略与油气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理学院数学、物理学学科建设、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提升路径研究等校级学科平台,有力推动了基础学科、支撑学科融入石油石化优势学科,促进了支撑学科的特色化发展。

创新“新时代”学科建设模式

如何让学科发展适应并紧紧跟上新时代发展潮流,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学校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开创了顶层设计、合力推进、评建结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加强顶层设计——

成立了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全体校领导参与的“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双一流”建设中的重大决策事项。

优化了学科建设治理体系,新调整了校学科发展委员会成员,建立了党政领导参与的学院学科发展委员会。

改进管理机制,强化学科平台与团队建设,出台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一流”学科平台与学科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形成了学院、学科平台和学科团队的三级管理机制,组建了科教融合学科团队,打造了创新研究平台。

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全过程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入校外同行专家评价作用,在优化学科布局、学科建设项目评审与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等工作中形成了学术委员会专家组、校外专家组的联合工作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

制定了《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实施办法》《统筹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工作方案》《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等。

建立了学科建设项目投资审核制度,保障了学科建设资源的优化利用。

构建了不断完善的学科建设过程监测与督导体系,持续开展第三方评估与评价工作,为一流学科建设提供详实决策支撑。

建设了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科大数据分析系统,高效开展学科发展水平动态监测与分析工作。

发挥专家评审作用,在项目建设论证、审批、考核以及验收全过程中建立了专家(校内外)评审制度,有效保障了学科建设的成效。

经过建设,学校学科内涵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实现了“多大全”向“高精尖”转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越、从点的突破走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十三五”期间,学校新增了地球物理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一级学科由11个增至14个;新增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等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实现零的突破;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由9个调整至15个,学科生态得到进一步完善。

学科布局和机构的优化,一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了学位授权点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全部学位授权点通过首批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在教育部学位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排名A+“化学工程与技术”排名A-6个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十A+学科数量位居全国高校22名(并列)。

943653e6762e425991266992e2fe25fd.jpg

“十四五”伊始,学校环境/生态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9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化学工程、矿业工程进入世界前50名,电力电子工程学科首次入围;成立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学科体系优化等重大发展课题提供指导,学科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展望未来,学校将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需求,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建立石油石化领域世界一流学科体系和清洁低碳领域高水平学科体系,打造科教融合的一流学科团队,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建设,全面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和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编辑 丁远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