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国石油大学2019年度十大新闻揭晓

2019年的中石大,大事不断、喜事连连。全校师生员工恪守初心、勇担使命,在奋进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经过推荐、评选、评议,学校2019年度十大新闻今天“新”鲜出炉,全“新”发布!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学校党委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突出“责、真、深、准、实”,强化组织领导,抓实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瓶颈问题、师生反映强烈问题等方面取得扎实成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分别到校调研指导工作,对学校事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二、举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00多名师生参加国庆群众游行共襄盛典。

学校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师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学校作为“艰苦奋斗”方阵主责单位组织1000多名师生参加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艰苦奋斗”国庆彩车作为新的教育载体落户学校。1956级校友王启民获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32位教师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三、徐春明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教授徐春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学校7年来新增的第3位院士。测井专业1977级校友、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李宁和炼油专业1979级校友、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孙丽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目前,学校毕业生中已有19人当选为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后有9位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当选人数列全国高校第14位,校友中已有45位两院院士。

四、“双一流”建设成果突出,11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程学科首次进入ESI排名前1‰。

学校“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获专家组充分肯定;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和4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获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支持,2个专业获批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4个学科进入ESI排行前1%,工程学科首次进入前1‰,2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2个学科获“北京市与中央高校共建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经费支持。学校排名在国内外多个大学排行榜中进步明显。

五、房屋优化使用、实验室安全、大型仪器设备利用“三大攻坚战”取得显著成效,东校园东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等完成改造,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校院联动、部门联合,起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出台《学院公用房管理办法(试行)》,搬迁调整学院公用房,启动房屋资源使用收费工作,东校园学生公寓、食堂、东教学楼、第五教学楼等陆续投入使用;调整优化实验室管理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体系,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初步建成教职工个人数据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信息共享平台,校内业务服务向智能服务转型。

六、召开人才工作会,进一步深化人才强校战略;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多位教师获得重要项目资助或奖励。

学校召开人才工作会,深入总结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的成就经验,规划新时期学校人才工作。党委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意见》,就进一步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作出部署。2019年,一批教师获得资助或奖励,张广清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黄中伟获北京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资助,姜福杰、胡瑾秋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王海柱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柳广弟获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韩国庆、王智广获得第十五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陈冬霞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奖,宋到福获中国地质学会第17届青年地质奖金锤奖。多位教师在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课程教学等比赛中获得佳绩。

七、科学研究取得优异成绩,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2项科研成果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高金森教授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4项成果获得省部级或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非常规油气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学校主办的《石油科学》(英文版)、《古地理学报》(英文版)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国家领军期刊和重点期刊,《石油科学通报》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石油科学》连续第四年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八、学校与中国石油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展开关键工程技术联合科技攻关。

学校与中国石油以携手服务国家能源工业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在联合培养人才、深化科研合作、加强协同创新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深度合作,全面开展5个联合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在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分别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签署协议,共建四川盆地(构造演化与成藏)研究中心、非常规油气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西北研究中心、地质工程一体化联合研究室等。

九、学校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文化育人等平台得到拓展,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党委启动校内巡察工作,对五个学院进行政治巡察,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提升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水平。制定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完善师德建设相关制度,举办思想政治工作论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建设课程思政实践基地,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举办国企公开课,中海油两任董事长杨华、汪东进先后来校开讲,邀请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与中国美术馆共建美育基地,建成艺术展厅,拓展了课程、实践、文化、网络等育人平台和载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荣获北京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2015级本科生倪梦凡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用大爱传递“生命的火种”。

十、教育部大力推进对口援建克拉玛依校区工作。

教育部组织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克拉玛依校区先后召开对口支援校区建设协调会和工作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参加建设工作会,提出要让克拉玛依校区建设成为体现教育部高水平教育资源在新疆办学的示范基地。自对口援建工作开展以来,15所高校的40多名教师参与对口援建,多家媒体报道了援建工作情况和援建教师事迹。

(编辑 丁远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