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校长吴小林参加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并作主题发言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交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重大战略、重大问题,加快探索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近日,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举行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并启动首届卓越工程师培养高峰论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参加推进会,并在高峰论坛作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与工程专业学位认证”大会特邀报告,介绍了学校开展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工程硕士教育认证的实践,助力为工程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需求,致力于引领能源行业清洁化、低碳化、智能化发展,秉持“需求导向、产教融合、特色引领、创新发展”的工程教育理念,与石油石化行业企业开展全方位合作,加快推进工程类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

一是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能源学科专业新结构。校企协同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广纳以两院院士为主体的能源行业领军人才,建立学科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为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提供咨询;适应复杂油气工程、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需要,完善大能源的学科专业布局,设置油气人工智能等9个交叉学科,构建了由油气资源绿色智能开发、油气绿色安全集输、油气洁净转化与利用、低碳能源高效开发等组成的新学科专业体系;校企协同创新学科专业组织,探索“小实体、大平台”模式,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等4个新型研究机构,建立跨学科组织机构和导师团队,加快培养能源领域国家急需人才和交叉复合型人才。

二是夯实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面向能源领域工程原始创新,实施本研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工程创新潜力为招生考核标准,引导学生早进科研团队,设计交叉融合课程体系,实施“专业兴趣-创新能力-创新成果”逐级递进实践创新体系以校企联合承担的能源领域国家重大项目为依托开展论文研究,以原创性的学术创新成果为学位授予主要标准,科教融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面向工程技术应用创新,推动“项目+人才”合作模式,校企双向发力,联合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共建导师团队、案例课程、管理体系,协同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构建“课程学习-专业实践-论文研究”分段递进式工程博士培养模式,实行校企双导师(导师组)制,学生进入企业开展专业实践和论文研究,以落地性的工程应用成果为学位授予主要标准,促进学科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链接,产教融合培养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三是打造内外部相结合的质量保障新体系。完善内部质量体系,建设贯穿研究生招生、培养、专业实践、答辩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和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校院两级督导体系;实施校企招生双审核、过程双指导、论文双评价制度,不断强化导师团队联合指导水平。首创外部工程教育认证,在中国石油学会和全国工程教指委的大力支持下,在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试点开展工程专业教育认证,首创包括认证原则、认证组织、认证标准以及认证程序在内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为国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发挥了示范作用。升级新一代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体系,搭建智能化研究生教育管理平台和智能服务支撑平台。

学校将以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推进会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工程硕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培养机制,探索工学交替、本研贯通培养等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技术创新创造能力、善于解决能源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难题的卓越工程师和行业领军人才,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国家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丁远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