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向孙波同志学习专题

为中国石油拓荒的“海外少帅”——记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波(上)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崔丽 | 发布日期:2013-04-09 | 阅读次数:

2012128日,寒风凛冽。午后,冬日的阳光静静洒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内,病床上的孙波,双目紧闭。

难道是冥冥中的期盼?1281340分,在遥远的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中哈原油管道扩建和运行相关事宜政府间协议签署。

28分钟后,1408分,心脏监测仪渐渐化成一条直线,孙波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面容安详,溘然长眠。他停下了海内外不停奔波、不懈跋涉的脚步,终年52岁。

孙波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是最早一批海外石油拓荒者。伴随着中国石油走出去20年的步伐,他在海外征战16年,从中东到南美,从非洲到中亚,转战海外四大油气合作区;从投资业务到工程技术服务,历经甲、乙方身份角色转换。在中国石油海外大军众多将士中,有如此丰富履历者,屈指可数。重大决策,运筹帷幄;谈判桌前,游刃有余;项目一线,指挥若定,孙波被誉为中国石油拓荒的海外少帅

孙波用短短52年的人生,铸就了一颗石油报国的忠心,更为当代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作为孙波大学同学、室友,也是并肩开拓海外事业的战友,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总经理薄启亮评价说,孙波同志是一名杰出的、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海外人才,他的作风、品德、精神都值得石油人学习。

 

跻身国际油气合作大舞台

19966月,36岁的孙波远赴伊拉克,担任绿洲石油公司副总经理,迈出他在海外开展油气合作事业的第一步。

彼时,中国石油走出去已成为战略选择。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为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石油亟须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油气开发、合作。一批石油人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跨出国门,开始了海外拓荒、征战之旅。

孙波是个地道的石油人。19837月,他从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毕业分配到辽河石油勘探局,从沈阳采油厂攻关队副队长,一路干到厂长兼党委副书记。这个擅于技术攻坚的小伙儿,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采油厂厂长。

1996年,中国石油一纸调令,风华正茂的孙波义无反顾来到伊拉克。

当时的伊拉克,还在舔舐着海湾战争遗留的创伤,中伊油气合作已然起步。孙波在伊拉克艾哈代布首次出海,短短两年的破冰之举,为13年后中国石油全球战略布局突破中东,挺进战后伊拉克石油市场,抢占了先机。懂技术、善管理、通外语的少帅孙波,在海外石油业界,崭露头角。

1997年,中国石油大踏步走出去,相继获得苏丹、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油气合作项目。一年后,孙波受命飞越大洋,调任中油国际(委内瑞拉)公司副总裁兼卡拉高莱斯油田项目总经理。

在这里,孙波遭遇与世界石油巨头一较高低的严峻挑战。当时的委内瑞拉为西方石油公司所垄断。在当地人眼里,中国人只会开饭馆、做小买卖。中国人有能力搞石油?西方石油大佬们耸耸肩,充满了怀疑与不屑。

卡拉高莱斯项目是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当时基础产量仅3300/天,令美国公司也颇为头痛,视之为鸡肋。想在这样的老油田打出油来,近乎天方夜谭。

孙波偏不信这个邪,他凭借技术专家的本领,带领中方团队采取注水、分层设计、分层作业等革新手段,使原油产量直线飙升10倍,达到4万桶/天,创该地区项目产量高峰。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树立了中国石油的崭新形象,引起海外石油界一片惊呼,令美国同行刮目相看。中国企业在海外赢得了尊严和自信。

大洋彼岸,中国打破西方的石油垄断,稳稳地占据一席之地。此后,中国石油海外拓荒之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孙波踏着中国石油闯荡全球的节拍,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他将人生之路,乃至最后的生命,深深嵌进中国石油的海外拓荒路。

孙波马不停蹄,先后出任中油国际(尼罗)公司总经理、苏丹工程建设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等要职,在他带领下,一处处枯井绝处逢生,焕发新的生机。苏丹黑格里油田快速上产,高峰期年产量超过1500万吨,占当时中国石油海外项目产量的60%左右。

20041月,孙波担任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身份从甲方转变成乙方。经历了海外创业的锤炼,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EPC总承包商的能力与水平愈发纯熟,为海外石油工程建设的运营和中国石油一体化优势的扩展倾尽心力。

2011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作业年产量达到1亿吨,权益产量突破5000万吨,海外大庆宣告建成。从白手起家,到与国外石油巨头同台竞技,中国石油用20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百年石油发展史。孙波和一批海外石油人,用忠诚、责任与奉献,为海外石油巨人融注了奔流不息的血脉。

 

创造世界管道建设奇迹

2012128日,孙波去世的这一天,北京气温零下9摄氏度,是12年来同期气温最低的一天。当人们置身暖气充盈的房间,打开燃气灶做饭,可曾知晓,这一簇簇点燃温暖的热量,正是孙波和众多海外石油人历经艰辛从中亚引来的清洁天然气。

19976月,中国石油以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公司的股份为起点,拉开与中亚油气合作的大幕。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中国石油谋划从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建设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引进海外油气资源。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正是这战略棋局中的关键一步。

20077月,中国、土库曼斯坦能源合作启动,中亚天然气管道必须在2009年底建成,成为沿线四国政府共同确定的目标。

急难时刻,孙波毅然领命,出任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总经理。作为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长达1833公里的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工期仅有28个月,国际同类型管道最少需要6年。国际同行惊讶地瞪圆了眼睛:中国人疯了吗?

孙波深知,全球需要清洁能源天然气的远不止中国。能否如期建成,牵动各方的战略选择。中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蒋洁敏亲自挂帅,孙波代表全体出征将士立下诤诤誓言: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头拱地也要完成任务!

在异常紧迫的工期下,完成这一浩大工程,各种不期而至的压力、错综复杂的难题,排山倒海般袭来。孙波指挥若定,多年的海外征战经验告诉他,要如期拿下这个大项目,必须智慧加拚命

按照最初报告,中亚天然气管道采用单线方案。然而调研发现,由于管径太大,管材供应能力有限,如果采用单线方案,按期完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007年年底,北京香山附近,孙波主持中亚天然气管道可研方案评审会,专家们争得面红耳赤,孙波力排众议,果断决策,采用缩小管线管径的双线建设方案。

考验接踵而至。中亚管道的用钢量相当于40座鸟巢,若按照中亚地区沿用前苏联管道建设标准,采用直缝管,当时全国年制管能力加起来不足300公里,杯水车薪。

一个开创性方案在孙波头脑里形成。他邀请俄罗斯科学院知名院士和钢厂、制管厂代表来到中国,现场了解中国的管道建设和制管业发展,所见所闻让他们大开眼界。最终采用的直缝变螺旋方案,意味着中亚国家完全接受了中国标准。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项横跨四国的大型工程,牵涉多方利益。合同谈判、关系协调、利益平衡……孙波殚精竭虑,常常拎起行李箱,随时出发。在女儿孙逢时眼中,干中亚管道那几年,爸爸老得特别快。

20091214日,在气源地土库曼斯坦,中、土、乌、哈四国元首共同开启管道阀门,举世瞩目的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外媒惊叹,中亚管道速度无人能及,这就是中国速度

很少有人能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石油报国,我们不辱使命。孙波这句话,见证了他和海外石油人的千辛万苦,更蕴含着无比的喜悦与自豪。

 

赢得国际同行尊重

一件普通夹克衫,一个人挎一个大电脑包,永远步履匆匆,这就是典型的孙波Style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石油人刚走向海外,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孙波常对同事说,和国际石油企业比拼,没人教咱们,就得一起学、一起干。在摸爬滚打中,孙波探索出一条走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的海外开拓之路。

中国石油进军海外,因为涉及所在国各方利益,谈判是一个没有硝烟的主战场。从委内瑞拉、苏丹到中亚天然气管道,孙波历经了一场又一场唇枪舌剑的较量,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中亚天然气管道过境乌方,并非一帆风顺。双方围绕施工、工期及线路等谈判接二连三。中乌合资公司总经理李琳清楚地记得,有时双方各执一词,争执激烈。每到争持不下时,孙总就跟谈判方说咱们休息5分钟。然后再从双方利益角度,实事求是地沟通,往往柳岸花明。李琳说,孙总的大智慧和大视野,令国外同行深感佩服!

孙波具有非常高超的国际谈判技能,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面前,据理力争,寸步不让。同时,他又能从国际视野及战略全局的角度,本着双方合作共赢的原则,尽最大可能协调、平衡双方利益,收效甚佳。

在孙波的推动下,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创设了中亚合作区四国多方协调机制,搭建双边法律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模式,开世界先河。

20121120日,孙波开了一天会,晚上回家后继续处理文件。谁知,第二天一早,妻子叫他吃早饭,却发现孙波已陷入昏迷。病发的那天晚上,孙波电脑文件时间停留在1140分,他打开了4个文件,密密麻麻的图表、数据,都是关于加快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的思考与展望。

孙波病发的消息牵动着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公司第一副主席马奇多夫的心。他心急如焚,一天一个电话追问孙波的病情,在他眼里,孙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国际商务谈判高手,猝然倒下,实在令人扼腕。

孙波的病情如此凶险,脑干上近4公分的血管瘤破裂,医生最终无力回天。

马奇多夫在唁电中评价:孙波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高度的智慧,为推动我们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合作项目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事业将把我们两国的合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孙波走了,许多人不敢相信、不愿相信,还觉得孙波像往常一样出差了。往事历历在目,他的秘书武冠军泪水盈眶:我多希望孙总的脚步声像往常一样响起,喊一声武子,出发了



编辑:刘志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