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贴身守护,为校园安全保驾护航 ——记校园微型消防站

在石油大学有这样一支默默守护的队伍:他们平均年龄43岁,平均在岗将近12年,与外地的家人团聚时间寥寥无几;他们夜以继日,24小时监控校园火警信息,哪里有火情,哪里就有他们冲锋在前、紧急驰援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学校每个角落,每天对全校6500余个灭火器、1300余个消火栓,以及消防泵、消防水箱、疏散通道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检查、测试,确保万无一失。

他们,就是石油大学微型消防站,校园中的“消防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5名队员克服困难,全部到岗,24小时值班待命,采取全面排查、重点看护、靠前保障、强化演练等措施,全面加强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用责任、担当与奉献,为全校师生织牢消防安全防护网,守护着校园消防安全防线!



党员当先锋,家底如数家珍

带着浓厚张家口地方口音的解希峰朴实地说:“我是一名党员,组织让干啥就干啥,苦点累点没关系。”工作中,他始终冲锋在前,带着大家钻井道、修阀门,各种脏活累活从没说过二话。消防巡查中,他对灭火器、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器材的分布了然于胸,并对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故障一清二楚。

“详细、精准的数据背后是大家每天不间断行走的结果。抗击疫情,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解希峰说。



退伍不褪色,当好消防宣传员

解希峰的兄弟解希虎也在这个团队,作为退伍军人的他退伍不褪色,工作中顾全大局,去年一年,他和队友参与了对教职工、本校学生以及附属小学共计4000余人次的消防安全培训保障。

对此,他说到:“消防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学一点知识就可能避免火灾时的伤亡,我觉得这项工作很有意义。”


90后”勇担当,灭火刻不容缓

26岁的张恒是团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本来家里要在过年期间为他介绍对象,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令他放弃了相亲机会,毅然返回了校园。年轻的他在每次消防拉动中跑得最快,张恒说:“发生火灾时,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越早到损失越小。”为确保发生火灾时做到“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场”,他们定期学习理论、刻苦训练、拉动演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灭火能力有了新提高。


相别故乡千里,迎难而上共渡难关

1997年到校工作的张君,爱人独自一人带着孩子远在一千公里外的甘肃生活,而且爱人老家在广西,他回家探亲有时还要去趟广西探望老人,时间显得尤为珍贵。这次疫情发生后,他坚持按照计划从广西返回学校,路上做好充分防护,回到学校后按照要求隔离14天。他说到:“队伍总共就5个人,少一个人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困难时刻,我更不能拖后腿。”


扎根校园,坚守消防安全一线

今年已经58岁的张海宾早已把校园当成了家,年龄最长的他工作起来像老黄牛一样认真细致,各项工作都不肯落下。微型消防站实行“隐患问题”网上报告、建立隐患“账单式”管理机制后,对智能手机使用不太熟悉的他现在已经运用自如,在现场排查中对发现的每个问题详细地录入时间、地点、问题描述、图片等,确保源头数据信息的准确可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他们的工作看似普通却责任重大,用一份坚守,一份责任,保校园一方平安。

致敬每一位不平凡的劳动者!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