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学术讲座:提升管反应器的增浓—高密度提升管及循环湍动流化床的开发研究

Increasing the Density of the Riser Reactors — High-density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and circulating turbulent fluidized bed reactors

提升管反应器的增浓–高密度提升管及循环湍动流化床的开发研究

时间:2010年3月22日(星期一) 9:00 AM

地点:科学馆617会议室

ABSTRACT:提升管反应器(循环流化床)在石油炼制及煤燃烧等领域有着重大应用,但两者的具体操作情况大相径庭。前者无论在气体速度还是在颗粒流率上都比后者高出许多,随之而来的是提升管中的高浓度。另外,随着裂解更多重油的需要,以及多产烯烃的需求,催化裂化界现在又对提升管的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尝试,研究了如何使提升管在更浓相的情况下操作,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使床层密度平均达到15%以下。最近又尝试开发了一种循环湍动流化床,在保持较大颗粒循环率及没有明显返混的情况下,取得了平均床密度在20-30%之间的效果。

祝京旭教授简介

1982至1984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88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88-1990年在荷兰壳牌公司总部研究院任研究员,负责石油催化裂化反应器的设计;1990年回加拿大任教,现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国家级讲座教授、颗粒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

祝教授长期从事固体流态化及颗粒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在循环流化床与超细粉流态化的多个流化床反应器及颗粒学研究的分支领域居做出了重大贡献。祝教授的学术研究及技术开发成果包括在循环流化床领域首次提出高密度提升管的概念并用实验证明其与传统(低密度)提升管的区别;率先对提升管反应器的工业放大效应做了完整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明确揭示了其与一般推理相悖的放大规律;首次提出循环湍动流化床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证实其优越性及可行性;对液-固及气-液-固循环流态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化反应及废水处理过程中;开发出了多种改进超细颗粒流态化的新方法,并将此平台技术应用于颗粒喷涂、肺部给药、粉末冶金、疏水表面材料等方面。他特别注重颗粒学及流态化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将颗粒学应用于化工、生化、材料、废水处理、医药等多个领域,有十几项发明专利。其中有些技术已经被实际应用。

祝教授是加拿大化工界最活跃的华人教授之一,曾任1998年全加化工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现任2011年全加化工年会会议主席。发起并组织了2009年在加拿大召开第一届全球华人化工年会并任会议主席。在国内多所大学及中科院研究所任客座教授及兼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