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校园里的这两棵“中国槐”
余世诚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石油大学(北京)初创,从昌平县东关生产队购得300亩土地,在这里加紧修建校园和校舍。当时我曾应邀对校园的绿化提出建议,不要把原住居民留下的树木一概清除,最好能留下几棵老树,作为校园选址纪念。负责基建的范副校长接受了我的建议,约我和另一位负责绿化工作的老职工张永年,在校园工地上转悠,勘查在什么地方保留哪几棵老树。我们发现在计划“红旗操场”北端与“翠宫”南侧之间,有两棵老槐树,树龄约有四五十年,树高近二十米,树冠宛如两张大伞,郁郁葱葱,气势不凡。且两树并肩而生,枝叶相拥,像兄弟,像姊妹,令人遐想。于是,范校当即决定保留此两树,其他建筑、修路均为它俩避让。
这个“双槐”景观就这样保存了下来。后来有关管理者在树根部,用透着“少女粉红色之光的珍贵的肉红色花岗岩”(丽平网文《石头记》用语)彻了个围栏,以示对她俩的保护。
“中国槐”,是既具经济价值又具丰富文化内涵的树种。仅就其名,就让我们有浓浓的亲情、归属和认同感。中国树种成百成千,而此树能以“中国”、“中华”冠名,何其壮哉,伟哉,何其亲切!中国槐似有“中国基因”而有极强的生命力。百岁、数百岁树龄的国槐可谓遍布祖国大地,树龄上千年的国槐也不罕见。开封有“古国槐”,树龄高达1174年;北京有国子监的“罗锅槐”、什刹海的“凤凰古槐”、北海公园的“唐槐”、景山公园“镇山唐槐”、故宫的“紫禁十八槐”、故宫“角楼槐”和御花园“蟠龙槐”等等,树龄也都在数百上千以上。
把国槐做为市树的城市有:北京、大连、兰州、西安、太原、石家庄、秦皇岛、烟台、泰安等。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记录着明代我中华民族迁徙史,“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代一代流传至今。还有“七仙女下凡”美丽的神话故事,“槐荫大树”为七仙女、董永做大媒,更是赋予了槐树慈祥、善良、有情有义的人文品格。
这些槐文化的生动资料,让我对我们石大校园的这两棵老国槐更加眷恋和更加仰慕了。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槐,我们都以“中国”冠名,这缘份该有多深多重啊!满目清翠的石大校园,有许许多多名贵的大树,雪松,梧桐,银杏,等等,但论其来历,它们都是建校后引进的外来树。而在本土本地诞生、生长,已有四五十年树龄的,就只有这一双中国槐了。
她俩肩并肩伫立在那里,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校被迁出北京20年后,终于又回到北京,在昌平军都山下又兴建起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十年过去,随着学校的发展,人才聚集越来越强,教工队伍愈加壮大;从招收研究生到本科生、培训生、留学生,在校学生上千、上万、上数万;科研经费上百万、上千万、上万万,成果越来越多、越上水平;校区从北扩展到南、到东,再到克拉玛依,面积由三百多亩、七百多亩、七千多亩;学科数量一增再增、质量逐年提升,石油石化学科正迈向世界一流……。正可谓:“军都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感恩北京,感恩北京昌平,感恩北京昌平县东关村。是这里的父老乡亲给予了我们这块土地,是他们在这块土地上栽下了这两棵给我校带来好运的吉祥树中国槐。
校庆65周年返校时,我迫不及待去探望这两棵中国槐,与许多校友在树荫下畅谈母校巨变,合影留念。我们畅想,肯定会有许多石大学子,在此槐荫树下谱演过各种各样浪漫的故事,即使离开了母校,那“双槐树荫下的故事”还久久留在心里。
近期,在参加过昌平建校的一些退休老教工中,对这两树的命名及保护,饶有兴味地纷纷热议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有人建议命名为“昌东双槐”,以纪念此地此树源于昌平县东关村;有同志说,观其状两树连理相拥,如同夫妻,起名“夫妻槐”甚妙;而又有人查阅资料指出,国槐乃“雄雌同株”,不可把双槐称“夫妻”,或比喻“兄弟”、“姊妹”较恰;更有老教工设计建议,此双槐位于招待所“翠宫”南门外大路上,何不起名“迎宾槐”,同时把“翠宫”更名为“双槐宾馆”更有意义;更有许多老人对这两棵老国槐的保护和宣传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包括着校园植树、绿地的建设。“中国槐文化”是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祝愿我们仰慕的这两棵中国槐,在校园文化建设、“以文育人”中发挥更大作用。(2018.11.30于北京七石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