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Nav2()

为了心底的那份向往——记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教授

发布日期:2014-03-19 
 
“我是研究力学的,如果要推动一个物体前进,力量很大固然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力量要集合到一个点,形成合力,统一战线就是要营造这种合力效应。”身为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陈勉教授这样吐露心声。
戴着金丝边眼镜的51岁的陈勉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治学严谨、雷厉风行的果敢,而是看起来和蔼可亲的面庞和平淡安静的神态。“好儒雅。”一些人描述第一次见到陈勉教授时这么说。
暑假参加海归教师技术交流实践活动,刚刚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里木盆地的新疆油田塔中作业区归来的儒雅教授,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尘仆仆:身上还残留着沙尘气息,途中经历了路途较远、高温酷暑和沙尘暴的恶劣天气,对“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句话感触颇深。如果说“石油”和“教育”是陈勉人生坐标的经纬,那么在统一战线的经历则让他的人生坐标延展出更加丰富立体的“3D”效果。
 
“营造合力效应”
陈勉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从1998年到201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15年。
每年两会期间,无论是在昌平,还是在人民大会堂,教育组都会见到他侃侃而谈的身影,谈石油,话教育,展未来。
从关注高考扩招重数量,到激烈的讨论教育产业化,再到逐渐聚焦教育投入重质量;从解决石油勘探技术难题,到石油行业的国际化道路,再到开发新能源——15年的时间,高等教育和石油工业一直在不断发展,因此,陈勉的提案也是把握时代脉搏,瞄准当时高等教育和石油行业发展中凸显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进入21世纪时,面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很快,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急需懂专业、懂经营、懂法律、懂当地国家语言的人才的情况,他提出石油高校在石油教育国际化方面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面对能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他提出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能源,开发新的节能环保措施,比如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鼓励城市加快雨水回收利用等;另一方面,他强调不要忽略传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致密油等非常规资源渐渐受到关注时,在比较了国内外页岩气研究现状后,他提出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新观念、破解难题,面向全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设立联合基金,探索适应国情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应用基础研究。
他积极呼吁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就在今年4月,他联合学校另外5名昌平区政协委员在今年年初昌平区政协四届二次会议上联合提交的“关于整治我区中石路东段周边环境的建议”的提案得到了昌平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城管大队和交通支队的明确回复,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已向区政府申请专项资金实施该工程,预计2013年年底完工,这将有效地解决横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南北校区的中石路的交通隐患。
谈到15年全国政协委员的经历,陈勉欣慰地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但达到这个目标可能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方法,因此,出现不同的声音,对整体的发展决策很有裨益。”
如今,既是北京市昌平区九三学社的主委,又是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的他,从原来分管昌平区政协科教文卫工作,到现在主管城建、环保、旅游等工作,继续秉持和践行着“同心民主包容共赢”的统一战线核心理念,继续让自己的热心、真心、爱心散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
 
“质疑就是力量”
“质疑就是力量”是陈勉教书育人的核心思想。
学生的口碑永远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成果的最本质的标准。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评师网上,很多学生对他所教的“连续介质力学”的课程在容易度、帮助度、明晰度、兴趣度方面都给出了五颗星的评价。
陈勉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而是启发学生自由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结论。有时给学生上实验课,他往往会提出一个和正确实验结果特别像的谬误,试探学生是否敢于批判、质疑老师。
有一次,在“张量”这门课的课堂上,陈勉给学生做了一次课堂小测验,出了一道错误的、无解的题,但是却有90%的同学把这道题的错误结果证明出来了,只有两个同学说卷子上这道题出错了,是不合理的。这次测验让学生们大呼“上当”的同时,也让他们受益匪浅。“敢于质疑的学生才有创造性,衡量大学人才质量的好坏不是仅仅在于就业率,而更多的应该是培养一些对社会有责任感,有独立见解的人才。”陈勉意味深长地说。
1993年在石油工程学院任教至今,陈勉已执教20年。和一些老师集中精力将几门课程教的“炉火纯青”不一样,细细算来,陈勉已经教了二三十门课程了。“每教一门新课,学生们提出的当时看起来很荒谬的问题都让我思考一些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的问题,教学相长。”陈勉由衷地感谢他的学生。
他爱他的学生。“当下人们对于80后、90后青年的责任心质疑声越来越大,但我始终坚信,每一代青年人都有自己释放力量承担责任的方式,我也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现在的青年人有能力担当重任。”在陈勉的心中,青年强则国强。他常对学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事情需要你自己去独立思考做决定,你会在思考中逐步看清自己未来将要走的路。”
除了教本科生课程,陈勉还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导师。谈到培养博硕士的侧重点,他这样说道:“让硕士生解决的一般是我能预期到结果的问题,用传统方法就能解决;而让博士生解决的一般是我不能预期到结果的问题,必须要用新方法来解决。”因此,他在担任导师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的培养质量。
“高校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培养一个熟练的工匠。”在让研究生们参与科研项目的同时,他认为不仅仅是让他们解决一些石油行业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推动基础理论的发展,推动基本理念的提升。
 
“做石油‘地下’研究,像猜谜语,很有意思”
别看陈勉现在在石油领域做的“风生水起”,可当初他学的专业跟石油专业相差甚远。
如果把陈勉的求学经历比喻为一条曲线,那么,这条曲线上有4个重要阶段,分别标志着4个专业,即力学,数学,矿业,石油。1978年至198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力学系学习;1985年至1988年他又“转战”辽宁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1年,他“跨行”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最终在石油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前三个阶段几乎都和石油扯不上关系。
刚工作时,别人说几个石油专业术语,他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着实让他苦恼了一阵子。他认为,理论应该“栖息”在实践上,伟大的理论一般都是源于实践,之后再指导实践,如果完全脱离实践,理论的创新会受到很大局限。
后来,有位老教授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到油田基层去。
他二话不说,很快就到了塔里木油田位于羊塔克的钻井队。
羊塔克位于戈壁上,那里常年风沙肆虐,温差很大,气候条件十分恶劣。而且,工作人员住的是临时搭起的铁皮房,非常艰苦,每天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黑白两班倒。“工人工作环境的艰苦我可以预料到,但是油田基层的实践情况却和我之前预想的大相径庭。”这是初到油田基层的陈勉最大的感受。在那里,工作服上整天沾满油污的一线工人看到来了一个“白白的脸,戴副眼镜,穿双皮鞋”的“不速之客”,都有些生分,但陈勉和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快速和他们处成朋友,在将近半年的时间内,他从工人那里学到很多实践知识。
由于长时间的劳累,一次陈勉在从井台收工返回的过程中,突然昏厥,倒在了地上。一分钟,两分钟……不知道过了多久,陈勉才从“睡梦”中苏醒过来。幸好年轻,没过几天就恢复了体力。然而,由于突然摔倒,陈勉的一只眼镜片被摔碎了。那么艰苦的条件,哪有地方配新的眼镜?于是,陈勉就用透明胶带把眼镜片粘在一起,继续戴着它工作。
数次的专业转换,在任教初期给他带来了困惑,却让陈勉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具备了开阔的视野,在执教后期“发力”。
“跨学科的学习,会让人吃很多苦。但是,多学科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广泛的学科基础,可以让你提出很多新的理念和思路。”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陈勉几十年如一日艰辛付出,大胆求索,在石油行业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业绩。
在从事岩石力学、油气钻井和储层改造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50余项;公开出版《石油工程岩石力学》等6部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2009年,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高应力强水敏井壁围岩稳定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还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研究石油,主要研究的是地下看不见的东西,很有挑战性的,但是很有意思。就像猜谜语,答案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猜,可最终还没有最佳答案,这个时候就很有意思,有很多不可确定性的东西。”科学“顽童”陈勉依旧带着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探索未知,孜孜不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除了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陈勉还担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的院长。
“要把石油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世界石油工程领域一流的研究型学院,要和国际知名的大学、知名的石油工程学院能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这是陈勉就任院长之后对全院师生发出的铿锵誓言。
“工之道,实为本,新为上”是他对石油工程学院的定位。他始终认为,学院发展的关键是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授,培养一批卓越的学生,营造一种优秀的学风。
他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崇尚学术的学院文化,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保障,积极推动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年终的二级干部述职会上,他曾高调调侃石油工程学院“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也曾低调表示学院要“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但同时也向全体学校领导班子表达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巨大压力。
他一直认为,作为全国石油工程专业的领军者,石油工程学院肩负着创新观念、追求卓越、造就品牌的使命。在他的带领下,石油工程学院近些年国家奖成绩喜人,创新群体获得突破,自然科学群体喜获丰收,教学建设成果显著,班级建设、学风建设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已经成为我国石油钻井和油气田开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这也践行了他所葆有的“跨越式的发展有局限,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才有前途”的理念。
应该保持教育生态的多样性。有些人总喜欢把教育这棵树修得直直的,但这样做往往适得其反,让大树的枝叶自由、发散地成长,才可能长成最直的栋梁之材。”2011年,在他的带领下,在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大背景下,学院发起举办了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立足于石油教育,着眼于国际视野,重在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学术赛事,经过三年的发展,该项赛事已经成为了全国乃至国际石油界的品牌活动。
 
   15年参政议政之路,20年执教石油生涯。为学,他严谨科学;为人,他平和谦逊;为事,他执着坚毅。他用高瞻远瞩的教育理念,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诠释着行走在统一战线、教学科研之路上的璀璨与精彩。


附: 
陈勉个人情况简介
 
 陈勉,男,1962年5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石油天然气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委员会主任。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昌平区政协副主席。
主要从事岩石力学、油气钻井和储层改造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要科研项目50余项。公开出版《石油工程岩石力学》(2008,科学出版社)等6部专著和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2009年,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大幅度提高油气产量的非平面压裂技术与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实施精品战略建设石油勘探开发品牌专业”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高应力强水敏井壁围岩稳定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还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项。
 
 
简历
1978年至1982年:在北京大学力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2年至1985年:在辽宁大学数学系任助教、讲师
1985年至1988年:在辽宁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
1988年至1991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博士学位
1991年至现在: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