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点

【信·心】在这场“抗疫战争”中自我成长

给同学们的一封信

——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教授 张劲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这个春节不寻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湖北,并在神州大地扩散。这是继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华夏儿女面临的又一次重大灾害。无数白衣天使正在与病毒进行殊死搏斗,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些天来,相信所有人对这句话都有了新的感悟吧?

疫情来了,躲,怕是躲不开了。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非常严厉的防控措施,包括对1000多万人口的武汉“封城”这样的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举措,但流行病疫情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于是,足不出户,减少接触,成了目前最有效的防止病毒传染的办法,“焦虑”成了2020年春节的关键词。但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的一生中这种大事并不多见,与其焦虑,何不利用这段“禁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如何通过这场“抗疫战争”自我成长呢

下面,就同学们关心的部分问题,讲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如何应对铺天盖地、真假难辨的信息。17年前“非典”时候不同,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没有微信,也没有智能手机,这次疫情爆发以来,我们真的见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轰炸”,热点频出,各种信息鱼龙混杂,也不乏谣言,造成很大困惑甚至一定程度的恐慌。这就是信息社会必须面对的另一面。

首先,面对一种前所未见、来势汹汹的新型病毒,现有的科技水平还做不到像应对普通流感一样,马上拿出成熟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应该理解科学家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另外,这是对每一个人思考和判断能力的考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毫无疑问对全社会都是一场大考,而且其中很多题目没有标准答案!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可能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还有很多无法判断,即“不一定”。我每年考学生的选择题,都有这样一个选项,但显然并不是所有同学都能理解,也有同学向我提出过“强烈抗议”。经过这场“信息轰炸”,不知道同学们能不能理解为师的一片苦心?思考和判断能力当然需要科学知识和基本训练作支撑。毋庸讳言,即使通过冷静思考还会有很多问题自己不能准确判断。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哪来那么多标准答案?!好在,关于疫情国家已经有了若干正规辟谣渠道。有时候,如果不能获得权威的信息,“让子弹飞一会儿”何尝又不是一种策略呢。

第二,疫情可以触发很多思考,这将助力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以民族的进步获得补偿。”民族的进步有赖于其每一个份子的进步。现代社会高速运转,大家忙于学习、工作,对社会与国家、人与自然的事情可能没太多思考,现在正好可以想一些平时“于己无关”的事情了。

7号中午,已有三万一千多人确诊、两万六千多人疑似感染、六百多人死亡,这些冰冷的数字,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对生命有新的认识?新冠病毒很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是不是可以让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有更多的反思,对自然有更多的敬畏之心?面对这样的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曾经和正在采取的应急反应措施有哪些是有效的,有哪些可以改进?对于疫情防控,我能为我的家庭、我的社区、我的城市、我的国家做些什么?也许,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自己真的多了一份家国情怀、少了一分稚嫩。

第三,我们能做什么。近日,可能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令人泪目的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基辛格说,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他们当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是的,勇敢的白衣天使中不乏你们的同龄人!假以时日,你们这些石油学子也将成为“为祖国献石油”战场上的战士。不妨自问,我也能像今天与病毒战斗的医护人员一样,勇敢地把“他们”保护得很好吗?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有过硬的本领。

现在,病毒给我们捣乱,但时间不等人。大家暂时还不能返校学习,虽然学校已经为上课的同学安排了线上课堂教学,图书馆也开放了校外登录查阅馆藏资源的通道,导师也将为做课题、写论文的同学们提供各种指导,但我理解,居家环境诱惑太多,把思绪调整到学习上并不容易。调整心态首先要有意志力。当年西南联大的学生为什么能在日军炸弹威胁之下坚持学习?因为他们都怀有一颗报国心,因为他们很清楚前方与敌寇浴血奋战的将士每分钟都在流血牺牲,因为他们知道有无数的百姓正在受难,国家未来的复兴需要他们。其次,每天、每周需要有严肃的目标、具体的计划。第三,多想方法。现在通讯那么发达,不论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如果一下子自己管不住自己,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些微信群进行学习、讨论?另外,万事开头难,从一些具体的、比较容易的事情着手,应该可以较快调整到状态。总之,只要想学,办法总比困难多。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共克时艰,同心战“疫”,静待花开,向光而行!

祝同学们健康成长,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编辑 刘晓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