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负责人
姓名:戈磊
职称:教授
电话:010-89739096
E-mail:gelei08@sina.com.
戈磊,男,1979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2006年获天津大学博士学位,2011-2012年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化学系做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半导体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的制备、催化性能和机理研究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课题组在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领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h-index指数为31,发表论文他引3800余次,8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ESI Highly Cited Papers,本领域引用前1%),1篇论文曾入选ESI热点论文(ESI Hot Papers,本领域引用前0.1%,Ge L, Han CC et al. Int. J. Hydrogen. Energy., 2013, 38: 6960-6969),3篇论文入选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姓名:郑树启
职称:教授
电话:010-89733200
E-mail:zhengsq09@163.com
郑树启,男,1970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1999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2002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6年在日本富山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热电能源转换材料及金属氢脆行为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承担中石油、中石化科研项目10余项,在Nano Energy、JMCA等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中石化科技进步奖1项。
姓名:张瑛
职称:教授
电话:010-89732273
E-mail:y.zhang@cup.edu.cn
张瑛,女,1977年8月生,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08-2009年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多孔纳米材料的能源气体吸附、分离和催化领域的科研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在科研方面,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收录44篇;会议论文26篇,国际会议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在教学方面,近五年来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科学研究论文一等奖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论文成果三等奖1项。
方向介绍
本方向以实现材料功能材料调控与物化特性优化为目标,从微观尺度对能量转换材料与过程涉及到的缺陷结构、传输过程和缺陷行为进行研究,以基于光电子传导的热电转换材料与器件、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研发与应用、材料设计与计算模拟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材料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使用效能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认识和发现能量转化储存机制,解决光催化、储能、热电、光电转换器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在Advance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JACS、Nano Energy、JMCA等期刊发表近200篇,该学科方向已培养毕业16名博士研究生、40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中每年均有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硕士生中获国家奖学金10人。
本学科方向研究内容:
1、戈磊部分:通过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及非贵金属助催化剂负载等方式,对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的光吸收、载流子分离/复合及界面催化产氢的动力学过程进行调控,实现高效光催化/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
2、郑树启部分:热电转换材料:以实现热能与电能高效转换为目的,通过优化掺杂和能带工程提高功率因子,通过纳米结构化和声子工程降低晶格热导率,实现高的热电转换效率。
3、张瑛部分:构建新型可见光催化有机物选择性氧化催化剂,利用绿色清洁的太阳能,实现烷烃和烯烃高效转化成高附加值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