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

(045300)

一、专业学位类别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为支持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发展,配合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为培养能适应汉语国际教育新时代需求,能在国内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言或外语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高层次、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而设立的专业学位。本专业以提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能力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人才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从学科属性看,汉语国际教育融通语言学、哲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与传播学、民族学与文化学、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等多学科,具有跨学科优势。

为适应硕士生培养结构性调整的需要,教育部于2007年首次批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点,20141月我校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合作组织申报,6月获批。2016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研究方向逐渐凝练,聚焦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汉语本体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三个方向。依托学校能源行业特色与优势,以及人文学院语言人才培养教学资源,我校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特色建设,致力于服务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国家汉语传播。师资队伍逐渐壮大,现有硕士生导师1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搭配合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证。同时,学校还拥有各具特长的中文、外语、音乐、体育以及与石油相关各专业的兼职教师队伍。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融合我校资源,建立特色见习、实习基地。我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每学期有200余名不同水平的留学生在此学习汉语,为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提供优越条件。此外,与厄瓜多尔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的见习、实习基地,为学生专业训练开拓更多机会。

二、培养目标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各种类型的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教学人才,尤其力争服务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国家汉语传播。学位获得者应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技能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具体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奉献精神与开拓精神,热爱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自觉承担起汉语国际推广的使命。

(2)具有广博的学识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素质,掌握坚实的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精通汉语国际教育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3)具有很强的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能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课堂教学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手段。

(4)有较强的英语(或其它外语语种)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和涉外事务的工作能力。

(5)具有扎实的中国文化、历史等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艺术素养,能胜任汉语国际教育工作。

三、培养方向

1. 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

2. 面向汉语国际教育的汉语本体研究;

3. 跨文化交际研究。

四、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与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第一学年为专业课程学习时间;第二学年为实习与学位论文写作时间。实行校内外导师组联合指导方式。

五、学制与学习年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无休学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三年,有休学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

六、学分要求

根据《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和我校《关于制订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2019)要求,课程采取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公共基础课程7学分,核心课程12学分,训练课程4学分,教育实习6学分),学位论文2学分。

七、 课程体系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

7学分)

13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13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2

1309096

学术英语读写

32

2

1/2

1309097

毕业论文选题与写作

32

2

2

核心课

12学分)

1309083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64

4

2

1309085

汉语课堂教学案例

32

2

1

1309084

第二语言习得(中英双语授课)

32

2

1

1309108

跨文化交际

32

2

1

1309082

中国文化与传播(中英双语授课)

32

2

1

选修课

(不少于8学分)

1309109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

32

2

2

教育与教育管理类

1309093

外语教育心理学

32

2

2

1309039

中国语言文化

48

3

1

中华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际类

1309013

国别与跨文化研究

32

2

2

1309081

英汉语言对比(中英双语授课)

32

2

2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类

1309102

语言学专题与应用

32

2

2

1309091

汉语语音汉字教学

32

2

1

1309092

汉语词汇语法教学

32

2

2

1309029

西班牙语(第二外国语)

32

2

2

外语

训练课程

(4学分)

1309086

课堂观察与实践

1

3

1309087

教学测试与评估(9-16周)

16

1

2

1309088

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

16

1

2

1309111

教学实践与分析

16

1

2

补修课

(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需选修补修课程)

100925T226

语言学引论

32

0

补修2门

不计学分

100855G030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细读

32

0

100925T210

中国文化读译

32

0

100925T254

中国传统文化英语入门

32

0

专业实践

6学分)

1309089

教育实习

6

八、训练课程与专业实践

1.课堂观察与实践

该环节安排在第三学期9月第三周开始进行,一周之内完成。

进行步骤:在老师的指导下,到本校国际教育学院集中见习一周(包括全部语言课程类型),感知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见习完后提交一份实习记录,一份5000字的见习报告,1学分。

2.教学测试与评估

该环节安排在第二学期。通过教师教授,学生课后阅读文献,掌握设计语言试卷及评估语言教学的能力,计1学分。

3.中华文化与才艺展示

该环节安排在第二学期。通过专门学习,掌握2-3种中华才艺。

该环节完成后学院举行才艺汇报展示一次,每位学生展示至少一项才艺,计1学分。

4.教学实践与分析

教学实践与分析主要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学生在学期间,根据课程类型,自设教学对象,开展教学实战演练。学生要学会写教案,制作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模拟实际教学场景进行实际教学演练,教师对学生的教学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计1学分。

5.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主要通过教学实习形式完成。研究生要通过实习为学位论文选题和完成创造条件。

(1)实习方式:在国内外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实习。实习工作量必须达到40课时以上。

(2)实习管理:实习期间,培养学校应安排教师进行指导,研究生要提交实习计划,撰写实习总结报告;由实习单位出具考评意见,学生提交实习报告。

九、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十、学位论文

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全部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要有创新性。学位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1.研究计划

硕士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应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制定个人学习和研究计划。

2.开题报告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研究题目,并按照要求撰写一份3000字左右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专题研究、调研报告、教学实验报告、典型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应包含选题简况、选题依据、选题创新之处、选题材料收集情况、写作设想及写作进度安排等。

开题汇报一般在第三学期9-10月完成,采用学生答辩的方式,由导师组教师参加。开题报告的时间与论文答辩时间间隔不少于5个月。

开题未通过的,第二年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3.论文进展报告

硕士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作进展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

4.学位论文答辩

提前修满学分,经指导教师和学院同意,学位论文审查合格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原则上在第二学年末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十一、其他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按学院要求定期与导师见面,每次见面需填写详细的指导记录。

鼓励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此项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要求,但作为评选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