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梦想敢飞扬!全国一等奖!

近日,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中石协·石化机械杯”第十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落下帷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机械与储运工程学生团队斩获一等奖这是学校首次获得该赛事的全国一等奖。该团队成员由2022级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想、胡子涛,2021级硕士研究生纪振巍、凌冉,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非菲组成。

潜心钻研,用细致创造极致

近年来,中国海上油气开采工业蓬勃发展,但受海上油田环境特殊、防爆等级高、检测手段覆盖部分有限等因素限制,目前无法实现对海洋往复式天然气压缩机橇的全面监测。基于此,队长李想带领团队利用近几年新兴热门的数字孪生技术,创新性地将压缩机橇和数字孪生技术结合,希望这一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





数字孪生作为新兴的技术领域,不论是高校还是其他企业单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方案成为了团队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制定和形成方案的过程中,他们不断与企业合作方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地进行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调研、对方案进行无数次反复的模拟和修改,才最终形成这样一套能够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较为成熟的方案。



李想说,“没有特别投机取巧的方法,就是一遍遍试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希望用细致达到极致的效果。”



团队耀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他们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

柳暗花明,化困难为垫脚石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竞争异常激烈。有的参赛高校团队为呈现更优秀的作品,深入水下10836米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测,他们的作品曾登上《Nature》杂志封面。与如此优秀的团队及其作品同台竞技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调整好心态化压力为动力,从容不迫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展示自己的作品,最终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总决赛前一天,团队成员布置好第二天路演展位后,还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直在“鸡蛋里挑骨头”,反反复复地把第二天的路演介绍词演讲了三十余遍,“当时感觉要把嘴皮子讲烂了。”李非菲笑着回忆道。



“虽然‘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路演环节,越香的‘酒’越要让它发出香味,让大家都能沉醉其中才能真正让大家认识到作品。”李想介绍说,“我们采用了一个类似于街头小摊的‘战术’。不同于其他展位我们五个人都紧紧围绕在摊位旁,营造出热闹的氛围,吸引着评委专家前来观看。”赛前,他们做了精心的准备:每一位成员都清楚系统各个环节的特色、亮点。不论谁来到展位前,都能详细介绍、积极展示。“虽然这样的组织形式比较累,但是路演效果非常好,至少有十位评委被吸引。期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刘宏斌也对我们的方案很感兴趣。”



上午路演结束后,意外情况出现了:展示的PPT因为更换电脑很多格式和动画无法正常显示。“我们立刻找教室不断演示PPT,中午根本没有时间休息、饭也顾不上吃,就去参加下午的答辩。整个节奏很紧张。”一天的比赛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

晚上九点,团队得知消息项目收获好评、李想更是入围“能源装备创新实践之星”荣誉角逐。“那一刻,疲惫的情绪瞬间一扫而光,大家相拥着雀跃。”回想起那个瞬间李想仍旧非常动容:“百感交集、惊喜交加,感觉被认可了,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有魄力更有无畏失败的勇气,是他们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展现自己最好的状态,即使这一次失败了,也当作是为下一次的比赛积累经验和教训。人生不一定非要成功,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胡子涛如是感慨。

戮力同心,星光汇聚耀山海



比赛之初,恰逢新冠疫情肆虐,团队也刚建立。团队五人通过网络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虽然没能及时见面,但随着方案的商讨和项目的推进,他们也逐渐熟识。凌晨一起熬夜修改方案,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承受着疫情防控和项目进展的双重压力,互相支持,彼此鼓励,他们早已成为能够交付后背的战友,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他们通力合作,不断进行思维的碰撞,把这个项目不断做得更好。



比赛当天,指导教师张行来到了团队的路演展位,为团队成员加油打气,“保持好心态,好好展现,我相信你们,你们也一定不会辜负自己这么久以来的努力。”李想说,“参赛的过程中,张行老师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对方案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很感谢他的一路陪伴。”

团队成员表示,“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和平台,希望将来能够具备更高的能力,更好更多地回馈母校。”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五人团队的背后除了学校、老师还有默默奉献的“第六人”——团队成员的师兄、2022级博士研究生侯春来。“非常感恩师兄侯春来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倾囊相授。”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他们凭借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互相鼓励、并肩作战,用细心、耐心、恒心,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脚踏实地,不负自己、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