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至27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实验室”)圆满举行2025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2025年5月24—30日是第二十五个全国科技活动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重实验室通过全国科技活动周,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学习活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活动期间,中石大围绕“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主题,面向公众开放了多个特色科研平台。活动重点展示了4个科研实验室(生油岩实验室、生物标志实验室、显微镜实验室、生排烃模拟实验室)和2个我校师生自主研发的国内领先水平实验室(沉积动力过程模拟实验室、井孔流固耦合实验室)。同时,还开放了地质博物馆和石油之光科技馆两个集科普教育与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特色场馆,全方位展现我校科技创新实力。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附属中学初一年级550余名师生参与。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师生们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观摩+实践操作"三位一体的科普模式,系统学习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基础知识,近距离观察了先进科研设备,并亲身体验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青少年对能源科技领域的认知,更强化了其科技报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生油岩实验室,学生们通过观察黑色泥质页岩、含油砂岩等岩石样品,深入了解了石油形成的物质条件和地下储存环境。生物标志实验室则通过展示石油的化学组成,向学生们揭示了石油与古代生物残留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生物标志实验室


生油岩实验室
显微镜实验室为学生们打开了一个微观世界的大门。通过高倍显微镜观察岩石中的矿物和有机物质,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了石油在微观尺度下的存在形态。石油之光科技馆通过互动装置和模型,向学生们生动展示了电磁、力学、光学等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创新应用。该馆自2010年获评"北京市科普基地"以来,持续发挥科普示范作用,并于2021年成功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目前,科技馆的教育辐射范围已覆盖周边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并与多家国际能源企业建立了科普合作网络。

显微镜实验室





石油之光科技馆
地质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千余件珍贵标本系统展示了从地球构造到矿物岩石,从生命演化到石油地质的完整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地质环境与能源资源的整体认知。



地质博物馆
在沉积动力过程模拟实验室,学生们参观了我国首个现代化沉积地质模拟实验室。通过观察水槽中沉积物的搬运堆积过程,配合三维激光扫描仪、超声流速剖面测量仪等高精度设备的演示,学生们对地质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沉积动力过程模拟实验室
在生排烃模拟实验室,实验人员通过调整温度、压力等参数,模拟不同地质条件下页岩油气的形成机制,为学生们揭示了油气资源评估和开发的科学原理。


生排烃模拟实验室
此次科普活动通过创新性的沉浸式体验和互动实践,成功激发了青少年探索能源科技的热情。作为国家级科研平台,油气资源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创新科普形式,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科普教育模式;二是深化科教融合,促进科研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三是构建长效机制,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持续支撑。实验室将始终秉持科技报国使命,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协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