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星光

“人民楷模”国家荣誉获得者、“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风采展背后的故事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石油精神、铁人精神,中石大党委宣传部、图书馆联合大庆油田党委宣传部举办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获得者、“新时期铁人”王启民风采展。11月15日,展览在铁人雕塑落成仪式之后隆重开展,获得教育部、中国石油、中央美术馆、大庆油田等多方面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高度评价展览展现了王启民近60年来勇闯禁区改革创新的历程、成就与深刻思考,体现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石油人“先锋之锐气,楷模之风采,铁人之意志,爱国之情怀”。

而在展览背后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故事,令人感动

一、小插曲

展览筹备策划时为突出体现王启民科研攻关之路对今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有示范引领作用,原定 “王启民的科研长征路”为展览主题。启民校友得知后,态度很坚决要求我们更为“大庆油田开发的科研长征路”。老人家说,大庆油田高产稳产27年,是所有大庆油田科研人员共同奋斗而得出的成果,绝不能写成好像是我一个人的贡献。从中我们看到了启民校友的严谨、谦虚、淡泊名利、对大庆油田的热爱和对团队的高度重视!

二、珍贵的手稿

此次展览获得了一份与众不同的手稿。手稿很新又很旧。很新是因为上面写着时间2019年11月,很旧是因为已经磨损严重。在封面上的左上角,有一句启民校友手写的 “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史馆”,并附有启民校友签名。翻开这本PPT讲稿,让人大吃一惊,几乎所有空白处,都有密密麻麻的手写批注,随机选取几个,都是金玉良言:“能吃小苦小难,造就普通平凡人;能吃大苦大难,造就突出人才;能吃特殊苦难,造就杰出人才。”“特殊沉积环境,特殊储量资源,一般人很难理解。”“痴——是对事业的爱”这是启民校友在获得国家荣誉称号后,受邀给不同单位讲课时所用的PPT讲稿,他每次讲课前都会再次精心准备,加上自己新的思考和感悟,反复翻阅,手稿就变得很旧。这不同颜色,不同笔迹的一笔一划间,浸透了老人家几十年来的思想结晶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手稿是老人家八十多年人生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这份手稿也是学校准备此次展览的最早“蓝本”,启民校友将其签名捐献给校史馆,成为本次展览背后的重要收获。

三、 一丝不苟

展板的初稿出来以后,我们第一时间发给启民校友审核。考虑到老人家已经八十多岁高龄,身体状况也不是很好,我们以为他从总体上把把关就行了,没想到他真是拥有钢铁般意志的“新时期铁人”,字斟句酌,甚至一些重要表达在图板上的位置、颜色,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在左边还是在右边,他都一一审阅,并嘱咐我们如果有可能的话,把修改后的版本再发给他看看,说得非常客气,但是态度非常认真。我们真的很难相信,这样一位誉满天下的石油行业扛鼎人物,会给我们的展览内容提出如此细致入微的指导。见到启民校友之前,满心以为这样一位认真的老人必定很严苛,但见了面才发现他十分平易近人,是一个性格开朗、待人亲切的老爷爷。

四、签名的岩芯

启民校友最引以为荣的科技贡献之一是“表外储层开发技术”,所谓“表外”即为在油田开发初期未计算在储量表之内的油浸、油斑等差油层或零星储量。启民校友觉得,仅仅依靠展板上的图片,很难让人对表外储层有直观的感受。于是,老人家特意拿了一块岩芯,从大庆一路带来北京。在开展仪式上,负责讲解的图书馆副馆长杨薇就拿着这块岩芯向参观的领导和师生展示,让很多非地质专业的人也弄清楚了究竟何为“表外储层”。岩芯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在有的人眼里,它是无用的,但在王启民眼里,它是开发的潜力和稳产的希望,这说明独到的眼光和创新的思路有多么重要。因为岩芯的重要意义,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分”的请求,问启民校友能否把岩芯留在学校,在校史馆永久珍藏。启民校友说岩芯是从大庆岩芯库中借的,必须归还。我们就从学校实验室中找到一块来自大庆油田的同类型岩芯,启民校友后来拿着学校的岩芯讲解座谈,并在岩芯上签名留念。这块岩芯和启民校友为本次展览提供的手稿一起,将在展览后留存在校史馆,成为珍贵馆藏。

五、与“马克思主义院”的缘分

启民校友本次的中石大行,因为年事已高和身体原因,得以成行已经相当不容易。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老人家到了校园里,不顾旅途疲乏,48小时内行程满满。第一站,他就参观了“学习回信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主题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他被路过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曹培强教授认了出来。曹教授热情地与启民校友交流,他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位老人不仅是一位科研狂人,在政治理论方面还有极高的素养,对很多问题有着相当深刻且独到的见解。他感慨道:自己作为思政课老师,常常给同学们讲铁人精神,但直到今天才终于有机会见到“新时期铁人”并当面交流和学习,实在是太激动了。这次偶遇,让曹教授深感幸运,他征得启民校友的同意后,将他们的谈话录音并与启民校友合影,为以后的思政课保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但同时,因为启民校友在中石大的行程安排很紧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其他老师可能就无缘与启民校友当面交流,曹教授为此倍感遗憾。启民校友得知后,不辞辛苦,特意将临动身去机场前的一个小时时间挤出来,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青年师生进行交流座谈,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的提问,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题词,为学生签名,并与大家合影留念。启民校友在校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都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有关,所有互动问答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不能不说是启民校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殊缘分,这也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同学们惊喜和获益匪浅!

(编辑 刘晓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