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招生与就业» 硕士专业介绍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工学,学科代码:081800

一、学科概况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是研究地质资源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学科。本学科涉及资源和环境两大领域,与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的发展既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进行工农业建设的先行和超前性工作。因此,本学科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地质体为研究对象,包括研究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藏)条件和形成机理、分布规律、经济与技术特征,矿产勘查评价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与工程地质体相关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地质灾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地质体的地球物理响应及观测、处理与解释技术;地球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和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等。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下设4个基本的研究方向。它们均以各类地质体为研究对象,但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各有侧重、各具特色。其中,矿产普查与勘探以各类矿产资源为对象,重点研究勘查评价与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地质工程重点研究工程地质体的勘察、评价、规划、设计、施工、监控等的理论与方法、工艺与装备技术;勘查地球物理将地球物理理论和方法技术应用于矿产资源和地质工程勘查(察)中,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和处理来推断解释各种尺度地质体,是本学科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地球信息技术则重点研究地球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融合及开发利用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系统。
   
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以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和信息技术为特色。其历史可以追索到1953年建立的石油地质与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两个学科,当面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我国学位制建立后,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和应用地球物理两个硕士学科点,同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86年建立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和应用地球物理两个博士学科点。1998年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0年自主增设了能源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和资源信息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2矿产普查与勘探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条件完善。建有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分析仪器以及计算机软件,为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培养条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石油工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科技人才。
    1
.素质要求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领导和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有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敬业精神,遵纪守法,积极为社会主要建设服务。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学术道德,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2
.知识要求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数理和外语基础,具有坚实宽广的地质、地球物理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石油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与开发地质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科技发展动向和学科前沿,熟悉相关学科的知识。
    3
.能力要求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并能进行口头交流。具有良好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

01 含油气盆地分析与资源评价
02
油气藏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
03
油气田开发地质
04
地球物理勘探
05
地球物理测井
06
地球信息技术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基础课程

1309001

英语

32

2

1

 

1308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2-2

1308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1

专业基础课程

1306001

数值分析

64

3

1

1-1

1306003

应用统计方法

48

3

1

1307103

运筹学

48

3

1

专业必修课程

1301072

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前沿

16

1

1

1-1

1305083

应用地球物理前沿

32

2

1

1301065

油藏地质分析软件系统

32

2

1

1-1

1305020

地质与地球物理软件应用

32

2

1

1301004

层序地层学

48

3

1

3-3

1301010

储层表征与建模

32

2

1

1301016

地理信息系统

32

2

1

1301018

地震资料解释II

32

2

1

1301023

高等石油地质学

48

3

1

1301057

遥感原理与应用

32

2

1

1301067

油气藏动态地质

32

2

1

1301074

油气资源评价

32

2

1

1305007

测井储层评价

32

2

1

1305012

地球物理反演基础

32

2

1

1305019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II

32

2

1

1305074

现代地球物理测井

32

2

1

必修环节

1300001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6

1

1

 

选修课

1301013

储层构型理论与方法

32

2

1

 

1301017

地学空间分析

32

2

1

 

1301019

地质统计学

32

2

1

 

1301027

含油气盆地温压场

32

2

1

 

1301035

流体包裹体

16

1

1

 

1301037

煤层气勘探开发地质工程

32

2

1

 

1301040

盆地流体地质学

32

2

1

 

1301041

盆地与油气系统模拟

32

2

1

 

1301044

石油地质综合训练

16

1

1

 

1301054

现代油藏地质学

32

2

1

 

1301060

应力场分析与裂缝预测

32

2

1

 

1301066

油藏地质评价

32

2

1

 

1301069

油气成藏动力学

32

2

1

 

1301070

油气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

32

2

1

 

1305010

储层地球物理

32

2

1

 

1305015

地震波动力学

32

2

1

 

1305016

地震采集技术

32

2

1

 

1305017

地震偏移与成像

32

2

1

 

1305018

地震岩石物理学

32

2

1

 

1305027

复杂油气藏储层预测

32

2

1

 

1305035

核磁共振测井

32

2

1

 

1305037

计算地球物理

32

2

1

 

1305055

石油开发测井

32

2

1

 

1305056

实验地球物理

32

2

1

 

1305058

数学变换

48

3

1

 

1305063

天然气测井

32

2

1

 

1305066

物理场论

48

3

1

 

1305070

现代测井系统研究方法及开发技术

32

2

1

 

1305071

现代测井仪器

32

2

1

 

1306074

应用声学

32

2

1

 

补修课程

100101E001

普通地质学

0

0

1

 

100101E003

构造地质学

0

0

1

 

100101E008

沉积岩石学

0

0

1

 

100101E011

石油地质学

0

0

1

 

100101E020

油矿地质学

0

0

1

 

100515E001

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0

0

1

 

100515E003

地震勘探原理

48

0

1

 

100515T007

地震资料数字处理

64

0

1

 

100515T008

测井解释及数字处理

48

0

1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应包括开题报告、论文评阅和答辩等环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从开题到答辩不应少于12个月(含开题前文献调研2个月);每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阅读至少30篇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相关的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的数量不得少于15篇,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报告在开题报告过程中由开题报告评审小组评审。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末完成,硕士研究生写出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做科技、生产调研工作的学生应写出调研报告。开题报告采用学生答辩的方式,开题报告应该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依据、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径和可行性分析、预计关键技术和难点、论文详细研究进度、预期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等。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由导师根据情况写出评语,开题报告完成并通过答辩后,记1学分。开题报告未通过的,限3个月内重新开题,重新开题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七、中期考核及分流

中期考核及分流工作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实践要求

硕士生论文答辩前,应完成文献阅读报告以及学术活动等二项实践活动。
1.
在导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阅读30篇以上相关学术文献,并撰写读书报告,导师负责考核。
2.
要求每个学生需参加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报告5次以上,每次学术活动结束后,要有4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九、其他

鼓励硕士研究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出国参加学术活动。此项不作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要求,但作为评选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