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创新创业

关于转发“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工作方案的通知

“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

创业计划竞赛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创造”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贯彻落实“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工作职责,立足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首都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发掘培育青年后备人才,引导广大首都青年学子以优异创新创业成果在建团百年之际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北京团市委联合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乡村振兴局)、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开展“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工作方案如下。

一、竞赛名称

“青创北京”2022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二、竞赛主题

团聚青智 共创未来

三、办赛目标

依托“青创北京”工作品牌,充分发挥科创竞赛对于大学生创业本领塑造、创业文化营造、创业链条打造的牵引作用,立足首善标准构建青年大学生创业的“北京模式”。引导广大首都青年学生投身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高质量发展,聚焦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北京城乡融合发展,开展具有前瞻性、落地性、服务性的创业实践活动。深化高校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校地共建校企对接校社协同、校间联动,完善项目孕育、竞赛比选、企业孵化、成果落地的全周期服务,为首都“五子联动”培育一批具有未来成长潜力的瞪羚企业、独角兽幼苗企业。在建团百年之际,集中展现首都学子干事创业、敢闯善成的昂扬风貌,献礼党的二十大

四、组织机构

(一)竞赛领导小组

长: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书记 李军会

副组长: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北京市委农工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乡村振兴局)、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主办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的校领导担任。

(二)竞赛组织委员会

任:李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

杨志成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沈小静 北京物资学院党委副书记

副 主 任:刘炳全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大学中专工作部部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处处长

刘洪朗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处长

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人才工作处处长

尹树国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

齐成龙 首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张燕燕 北京物资学院团委书记

秘 书 长:孟宪博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大学中专工作部副部长

副秘书长:周 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

刘婷婷 北京物资学院团委副书记

(三)组织委员会下设竞赛办公室

任:齐成龙 首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

张燕燕 北京物资学院团委书记

联 系 人:周 首都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

刘婷婷 北京物资学院团委副书记

五、赛事架构

对标“挑战杯”国赛相关要求,结合首都特点和发展需要,本届竞赛采取“一杯五赛制引入揭榜挂帅机制,设立一个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和“青绘团史”文化创意赛道、“青振京郊”乡村振兴赛道“青创副中心”副中心创业赛道“青力冬奥”冬奥遗产转化赛道和“青系四海”留学生赛道五个专项赛道。

六、赛事安排

(一)参赛对象

1.普通高校学生:2022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专科生、留学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2.职业院校学生:2022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本科、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在校学生。

竞赛主赛道中,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分别进行评选。留学生限报名青系四海留学生专项赛道

(二)大赛形式

根据疫情防控有关要求,结合首都学生实际情况,市级比赛网络评审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终审答辩通过线下方式进行。如遇疫情情况,根据全市防疫要求对比赛形式进行适当调整。

(三)首都大学生创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雨燕计划”

为加快推进首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在本届赛事中结合比赛实际开展首都大学生创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雨燕计划”,凡在本届竞赛主赛道中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领域团队,可选择是否参报“雨燕计划”,后期会根据比赛成绩综合评定,选拔团队骨干技术成员入选“雨燕计划”大学生人才库,由相关单位进行跟踪培养。

(四)大赛分组

1.主赛道组别设置

对标“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赛章程,对接国赛赛事结构,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本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将设置五个组别,分别为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军民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林牧渔、旅游休闲、城乡融合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金融与法律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人力资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及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合作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专项赛道设置

立足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需要,依托“青创北京”工作品牌特色,本届竞赛设置5个专项赛道,分别为

(1)“青绘团史”文化创意专项赛:以“青春百年路、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围绕“建团百年”,结合北京青运史,设计开发文化创意类产品或针对文创产业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方案,突出体现社会价值,生动展现党领导下的百年青年运动历程。

2)“青振京郊”乡村振兴专项赛:采用“揭榜挂帅”模式,聚焦城乡融合,结合京郊乡村振兴,突出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需求,为解决北京“三农”发展的实际问题,由乡镇出榜、学生团队揭榜的形式,根据乡村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创业形式及解决方案。

3)“青创副中心”副中心创业专项赛:采用“揭榜挂帅”模式,围绕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抓基层治理,聚焦老旧小区治理与物业管理,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主题,由副中心相关单位针对以上主题出榜、学生团队揭榜的形式,提出相应的创业形式及解决方案。

4)“青力冬奥”冬奥遗产转化专项赛:结合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独特优势,立足于北京冬奥遗产的开发与再利用,聚焦文化传播、旅游开发、装备制造、场馆再利用和体育产业发展等,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方案。

5“青系四海”留学生专项赛组织外国留学生为首都发展积极贡献青年智慧,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立足自身发展规划和在华留学经历,聚焦国际交往和文化共鉴,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创业计划方案。

(五)特色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大赛的群众性、交流性、育人性,扩大赛事覆盖面和参与度,以办赛为契机,持续激发首都青年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双创能力,营造良好的双创氛围,市赛将以“校地共建校企对接校社协同、校间联动”为指引推出多项特色活动。

1.校地共建——青“融”京“城”:利用好首都城市副中心与“三城一区”主平台,活动将组织参赛队员走进城市副中心、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开展创业沙龙、参观走访、座谈交流、项目展示等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推进高校与地方的交流交往,城市副中心与“三城一区”储备一批有才智、善创新的“创业人才库”、遴选一批有活力、有潜力的“创业项目池”,为城市副中心与“三城一区”发展储备未来人才力量。

2.校企共建——青“牵”名企: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推动参赛项目落地发展,培育出一批创新力强、爆发力强的前沿创业公司。活动将组织参赛队员走进在京央企、优质市企、社会名企,强化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为北京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3.校社对接——青“联”创投:持续完善“全链条”创业生态体系,切实为校社对接、创业项目和创业人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组织优质项目走进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中关村科技园、运河商务区等区内孵化器服务平台,并选取优秀项目推荐至大学生创业板为大学生企业提供工商代办、投融资对接、规范辅导、培训锻炼等指导和服务社会化方式促进科技与产业、人才和资金深度融合,推动创业项目与社会需求、投资机构之间实现对接距离”。

4.校间联动——青“遇”名师:打破校间壁垒,组织不同学校的参赛队员自由组队形成创谈小组,邀请各校名师大家进行面授指导,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大数据、医疗健康、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多学科交叉与多技术融合领域提供指导帮助,为拔尖人才培养和科教协同育人贡献智慧,为尖端科技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其他配套活动将对标国赛要求统筹推进。

(六)评审要点

突出实践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评审规则另附)

(七)奖项设置

1.主赛道:

1)优秀作品奖:比赛设金、银、铜奖,奖项比例分别为10%、20%、30%,其余40%为淘汰作品。银奖、铜奖项目通过网络评审产生,金奖项目通过网络评审和现场答辩产生。

2.专项赛道:

各专项赛道奖项设置以各专项赛道通知为准。

3.团体总分奖:

主赛道项目得分计入高校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获得“首都挑战杯”奖,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获得“首都优胜杯”奖。各等次获奖计分方法如下:金奖作品每件计100分,银奖作品每件计70分,铜奖作品每件计30分专项赛道项目不计入高校团体总分,相关金、银、铜奖项与主赛道具有同等表彰效力)。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金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铜奖。如总积分、获奖情况完全相同,由竞赛组委会综合考虑予以最终评定,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分别进行竞赛评审打分。

4.优秀组织奖:

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高校。

(八)监督渠道

本次竞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如有质疑,请将信息反馈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邮箱bjstzb2022@163.com,由组织委员会根据程序进行处理。各高校组织单位应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选拔与审核作品,对其原创性及作者、推荐者资历严格把关。

七、进度安排

(一)组织申报阶段(2022年42日前)

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依据校级比赛实际情况,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市级复赛项目推荐,主赛道每个学校推荐不多于15个项目,专项赛道以各专项赛道具体方案为准,并将推荐项目汇总表发指定邮箱tzb2022bj@163.com。专项赛道提交作品时间以每个分赛道通知为准。另根据大赛章程第三章,竞赛组委会将成立资格审查小组对参赛项目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

(二)网络评审阶段(2022年42日—4月17日)

竞赛组织委员会组织资深学者、知名企业家、行业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网络平台对各学校推荐项目进行评审,评选出本届竞赛银、铜奖并公布入围终评答辩的作品名单,本届竞赛金奖将通过终评答辩产生。

(三)终评答辩阶段(2022年418日—4月30日)

竞赛组织委员会将组织终评答辩,专家评审委员会通过线下现场答辩,评选出金奖作品,未通过终评答辩的作品获银奖。

(四)总结表彰阶段(2022年5月中旬)

依据工作情况和评审结果,开展总结表彰工作,做好2022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作品申报等相关工作。

八、工作要求

1.立足首都定位,做好成果转化。要充分把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要求,将创业计划竞赛打造成为全市高校精准对接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推动更多创业项目落地生根。

2.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实践育人。要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为党育人功能,将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带动广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提升社会化能力的重要载体,切实增强工作实效。

3.积极改革创新,做好赛事组织。要准确把握大赛的功能定位,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更加注重实践导向,更加注重资源下沉,创新方式,精心组织。

4.用好线上平台,广泛发动参与。要充分把握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注重发挥互联网扁平化优势,充分依托大赛搭建的线上平台,强化优质资源供给,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服务更多学生成长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