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石大杂谈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

发布日期:2007-03-22 | 阅读次数:

■听课随记(一)

 

前言

在岗时,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其他教师也听我的课。听课、上课是我们做教师的主要业务活动。退休后,应聘当了几年校教学专家组成员,讲课停了,听课多了,每学期都要听几十位教师的课。近期又应人文社科部之邀,连续听了十几名青年教师的人文方面的课程。听了课,就要发表意见,就要提出建议,这是程序中事,是当然的。但是,总感言犹未尽,还有一些抽象的认识和感悟,还有不少细微的体验和感触,萦萦在心,不吐不快。遂记于此。

 

 “教师”这个词大有学问。教者诲也,诲者训导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也。教师就是训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把这种专业人员称之为“师”,是一种莫大的尊敬。通常,人们还在“师”的前面加上一个“老”字,谓之“老师”,那就尊之又尊,更加崇敬了。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包括“文革”在内的许多文化倒流的时期和事件,极尽贬抑教师的职业和地位,但在老百姓心目中仍然有“天地君亲师”的传统观念,把教师与天地共尊。连亲自点燃“文化大革命”烈火的毛泽东,在内心深处也对教师职业满怀深情。当时一些政治野心家高呼毛泽东为“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传大舵手”,他就命人把这“四个伟大”划去了三个,只留下了一个“导师”,说:“我是当过教员的,就留下那个‘导师’吧。其实导师就是教师。” 1970年他又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四个伟大”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Teacher”这个词,就是教师。他老人家对“教师”情有独钟。

教师受到尊敬在于“教”,在于他们从事的事业是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世上有许多职业也受到尊敬,甚至也可称之为“师”,如工艺师、机械师、工程师、会计师、厨师等等,但没有哪种“师”像教师这样直接以人为对象,以学生为职业目标,去培育他们的身心,去塑造人的灵魂,去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如果说教师不“教”,就不会有师之尊,就称不上教师。具体点说,教师必须有教学任务,必须有课上,必须上好课。再具体点讲,教师必须教学生,必须有学生教,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的人格化就是教师与学生,没有学生或不面对学生,就称不上教师。

总之,教授必须有“教”,讲师必须得“讲”,教师必须以教书育人为本。

所谓“本”,就是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本分,这是教师本义、本质的要求,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

可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另一种情况,个别教师不安心执教,当教师不好好从教。还有的教师,只对教师的职称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教授、副教授的教师职称,却对教学任务不上心、不努力,甚至不完成。这其中或许有物质利益的导向和原因,也有认识和师德修养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当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在利益分配上不能亏待教师,特别是不能亏待在教学第一线上课的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师德的教育,营造一个以上好课、教好书为荣的氛围。

我每每走进教室,坐在学生中听课时,对台上讲课的教师都会有一种尊敬感。我想,我们学校的科研和其他许多方面在全国高校中是有名的,而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则多少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我们常讲要“唱响教学主旋律”,而站在这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则是高歌主旋律的主要演员。我们要做的绝不是对他们的课评头论足,首先应是鼓励和鼓掌,帮助他们站稳讲台。我们学校不乏高水平的教师,我们要吸引和鼓励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特别是本科教学)中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