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光明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全国储能学科前沿学者论坛

“全国储能学科前沿学者论坛”6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举办。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苏义脑院士、厦门大学孙世刚院士、北京大学张锦院士等10余位储能学科领域专家作专题报告。

52a04a13cc404f33a72290aac7a70cad.jpg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高东锋代表高教司对当前加强储能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充分认识加强储能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储能技术是制约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关键,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将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要站在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的高度,加快储能学科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提升储能学科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储能产业行业迫切需求,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对储能技术专业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提出了系统要求和长远规划。要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三是要推进储能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坚持产教融合,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关键科学问题为目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从机制、平台、师资、产出等方面共同发力,推动行动计划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李根生在致辞中表示,多年来,学校坚持把自身发展融入国家能源战略需求,积极服务国家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在储能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在储氢、储电、储热领域形成了一定影响力,为建设绿色中国作出了应有贡献。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能源结构深刻调整都对能源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学校主办“全国储能学科前沿学者论坛”,邀请储能学科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学科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正是顺应国家能源战略发展需要,着力推动储能学科和储能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学校将加快建设跨学科、综合交叉的储能技术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快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以产教融合发展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破解共性和瓶颈技术,抢占能源战略突破高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指出,能源是国家安全与发展动力之源,能源行业发展必须坚持“安全、清洁、低碳、高效”理念。要重点关注煤炭清洁化、石油天然气增储上产、电力推进智能电网、能源规划与布局等重要方面。要坚持“绿氢”方向,稳妥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注重可再生能源全生命周期检测;坚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的理念,在全社会营造人人节能的良好氛围。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指出,未来能源行业总的发展趋势是高效无污染。目前我国储能方式还是以抽水蓄能为主,但电化学储能经过多年成长,已经发展为第二大储能方式,占比达到7.3%。下一步,一方面要采取科学手段大力提高锂电池容量密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固态电解质进行界面修饰,抑制锂枝晶生长,有效提高电池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指出,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片卷曲而成的空心圆柱体,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能,被认为是未来最有潜力的下一代集成电路芯片的候选材料之一。他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与催化剂对称性匹配的外延生长的全新方法;简要分析了碳纳米管在电子器件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发展趋势等,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技术难题。

4bf42309297343a397167cb4efc039bd.png

中国科学报

40fe553405824b13b9fa8bb675dd159c.png

石油商报

详情见链接:

光明网:https://edu.gmw.cn/2020-12/07/content_34438206.htm

人民网:http://edu.people.com.cn/n1/2020/1210/c1053-31962266.html

光明日报客户端:https://wap.gmdaily.cn/article/7652ddca724c4f1587d1af51da76eb73

中国科学报: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12/359336.shtm

科学网: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12/449863.shtm?id=449863

腾讯网:https://new.qq.com/omn/20201207/20201207A08S9I00.html


(编辑 刘晓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