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聚焦

中华儿女:青春作伴 西部放歌丨张娜:为建设边疆而来,为追逐梦想而行

毕业时的张娜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气储运公司张娜:为建设边疆而来,为追逐梦想而行

“总书记给我们回信了!”看到手机屏幕上的信息时,作为给总书记写信的毕业生之一,张娜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受疫情影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首届毕业生经历前所未有的线上答辩、线上求职,疫情带来的困难,造成许多遗憾,却也留下属于他们的独特体验和回忆。

毕业之际,让他们感到无比振奋和鼓舞的是,他们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肯定他们到边疆基层工作的选择,对广大高校毕业生提出殷切期望。

“总书记在回信中饱含对我们青年一代的关怀,肯定我们毕业后奔赴新疆基层工作的决定,也鼓励我们‘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我为能够成长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成为共同铸就时代梦想的青春力量而感到无比幸运。”

张娜说,当青年人将个人的命运融入民族兴旺时,或许会经历风雨,或许会饱经­风霜,“但我们身后始终有强大的祖国时刻支撑我们前行,这份责任和担当也定会让我们刻骨铭心”。

“努力成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四年前,对张娜来说,新疆是一个“美丽又陌生的地方”。

张娜是甘肃省武威市人。这个城市因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而命名。生于斯长于斯的张娜从小邂逅马踏飞燕,感受历史苍茫,性格中颇有点“男孩子气”。

18岁那年,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张娜奔赴美丽的石油之城——克拉玛依,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就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

“小时候看到电视上播出有关大国工匠的节目,我特别崇拜他们。”谈起选择这个专业的初衷,张娜说:“我从小动手能力强,这与克拉­玛依校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正好符合,再者我喜欢画画,学此专业在机械制图中正好能发挥我的长处。”

“校区人才培养方针是“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我们每年都有专门的短期实习。机械制图实习、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油田认知实习及生产实习,都帮助我从不同的方面提升了自己,努力成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张娜说。

一次金工实习中,学生们需要将一个金属圆柱体打造成一个符合尺寸要求的正方体,这对平行度要求较高。“女同学力气相对较小,速度会慢一些。后来在老师和同学们耐心帮助下,我最终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这也让我充分感觉到集体的温暖。”

张娜(左三)与油气储运公司同事合影

在学习中,张娜接触了许多援疆老师。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放弃优厚的待遇,扎根边疆教书育人,在生活上对学生关心爱护,在学习上对学生循循善诱。“他们以身作则,教会我们青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感召我们‘建设大美新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让我深受触动。”

“继承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

学习之余,张娜将青春足迹留在新疆各个地方。

她逐渐知道,在新疆,有片荒凉之美叫戈壁滩,有块神秘之地叫魔鬼城,还有种时空静止的梦幻叫喀纳斯。随着对这片土地更深入的了解,她意识到,祖国版图上这块“鸡尾”地区吸引她的,不仅是自然风景,“而且是一种更加深沉的美”。

在这里,她看到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繁荣景象;她听到“头戴铝盔走天涯,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天不怕地不怕”的石油人的壮志豪言;她更感受到千千万万有志之士扎根边疆、报效祖国、不畏艰险、勇担使命的精神。

走进小拐镇,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6团,是张娜在大学中最生动的一课,留给她的将是一辈子都抹不去的记忆。“大一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一行人在老师带领下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36团,用双眼见证戈壁变绿洲的不老神话,用心灵感受像胡杨一样不朽的兵团精神。”

昔日136团所在地一片荒凉,到处是荒漠、戈壁,长满梭梭、红柳。如今同学们所到之处却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整洁宽阔的马路和井然有序的工业商业街。前后迥异的环境,承载着兵团人的奋斗历程。

“在小拐镇,我们采访136团彭修岳副团长、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王详,以及移民支边的农民张来兴等老前辈。他们为我们讲述了新疆及兵团的发展历史和他们的经­历。”

听老人们讲,当年为响应国家号召,他们来到小拐镇。刚来时条件十分艰苦,戈壁、沙漠、荒原­碱滩,与风沙同行,与野兽为伴。他们一手握枪,一手扶犁,修渠引水,开荒造田,困难时期他们以干树叶、玉米杆为生。万古荒原­,人烟极少,交通不便。没有房屋,他们挖地为穴,建起“地窝子”;没有工具,自己锻造锄头,镰刀;没有水,他们迈开双脚,踏群山寻水源,开渠引水到荒原­;没有耕畜就人拉­犁,肩头磨破,血染纤绳,“一寸一把汗,一步一哼哈”。

在张娜印象中,老人们回忆起各自的兵团岁月,眼睛里都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前辈们以他们的辉煌历史向我们诠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他们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肩负起建设新疆、保卫边疆的历史使命。”她认为,虽然当今我们不用经­历战火洗礼,但仍要牢记使命,继承他们永不服输的精神,用自己的方式披荆斩棘,为祖国和新疆的发展贡献自己力量。

“为成为一名石油人感到骄傲”

通过几年对新疆的了解,张娜深深爱上这片土地。她为像纪录片《传奇与使命》中“枣骝马”“阿黑牛”“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默默奉献的灵魂所感动。这些都坚定她留在新疆、留在基层的决心。

如今,张娜就职于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油气储运公司,她为自己成为一名石油人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刚毕业的青年大学生,她深知“是党和祖国培养了我们”。

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油田认知实习期间,与机械专业同学合影

“我为建设边疆而来,我为追逐梦想而行。”张娜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寄语,‘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青年矢志奋斗’。今后,我将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以建设新疆为信念,在工作岗位上为克拉­玛依、为新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之力。”

详请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2ibES1ylfiMrG2jOUNrRQ

(编辑 刘晓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