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点

《中国石油企业》刊发蒋庆哲书记署名文章《对我国石油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中国石油企业》杂志2009年第11期《专家视点》栏目刊发了我校蒋庆哲书记署名文章:《对我国石油人才培养的新思考》。全文如下:

对我国石油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学考察时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教育整体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的石油高校在服务国家能源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同时,如何进一步遵循和探索高等教育规律,继续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石油人才,就成为石油高校新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可以看到,我国石油高等教育经过近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目前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如何准确把握石油企业对未来人才总量与结构上的需求?石油高校之间如何进一步密切沟通与协作共同探索长远的人才培养战略?石油高校在行政隶属关系划转之后如何进一步处理好服务行业需求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等等,都需要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石油企业要认真研究石油人才需求战略,为石油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准确的信息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几大石油公司要结合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和各自的发展实际,研究制定自己的人才需求战略,并及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信息发布既要考虑近、中、远期的人才需求数量,也要考虑所需人才的专业背景;不同石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联合开展人才问题的战略研讨,共同分析和预测未来的人才需求状况;全国石油高校非常有必要定期与石油企业一起,面对面地就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战略研讨;各石油高校要把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及时反映给招生培养部门。目前,我国石油人才培养和需求中的结构层次、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有所显现。据中石油集团人事部统计,2010年全国石油高校主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总计11046人,其中石油工程类3069人,地质勘探类1514人,物探测井类1284人,石油储运类1014人,化学工程类1834人,石油机械类2331人。与往年相比,物探测井类毕业生可能供大于求,石油机械类毕业生可能供不应求。因此,只有不断加强石油公司与石油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人才供需双方才能实现共赢的结果。

石油高校之间要密切合作,努力探索人才培养的沟通与协作机制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石油工业发展的新时期,石油高校作为行业特色型学校要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协作,深入调查研究,共同探讨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这些问题宏观上涉及到石油特色类高校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微观上具体到学科建设、科研体制改革、创新型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石油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

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正在积极推动石油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并于200711月、200910月组织召开了两次“全国石油高校协作会”。最近的这次会议以“新形势下中国石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石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与会石油高校还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会议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成果,为推进全国石油高校的交流与协作打下了十分坚实的基础。会议商定“全国石油高校协作会”第三次会议于2010年在西安石油大学召开。

笔者认为,就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全国石油高校协作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各自实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深入探索: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要认真研究石油企业的需求,也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确定更加契合实际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结构和层次上,要探索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比例,探索石油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也要关注石油主干专业与非石油专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要积极探索新的石油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及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石油优良传统教育,加强对石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教育,努力培养一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又具有艰苦创业、爱国奉献等优秀品质的石油人才。

石油高校要进一步准确定位,努力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战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