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石大人物

张万松: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近日,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第六批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名单,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教授、九三学社中国石油大学支社主委张万松名列其中,是首都教育系统9名入选者之一。就像之前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工会干部、统战系统先进个人、大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等等荣誉一样,张万松觉得自己真的不过是做了一名大学老师该做的份内事,尽了一名科技工作者该尽的份内责。

 

 

 

艰难起步:因为兴趣而追求

  张万松生于农村,父母身体力行的“与人为善”、“天道酬勤”,使他深受影响,养成了他真诚友善、踏实勤恳、吃苦耐劳的禀性。他特别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甚至在家里连一斤盐都买不起的窘况下,还能用木块和钉子做成简易插头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小实验。

  1986年张万松考入延边大学物理系。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刻苦地学习。他特别喜欢物理实验课,在认真完成课堂任务之后,经常继续做老师并没有要求的拓展实验,沉浸在探索科学知识的乐趣中,数不清多少次耽误了吃饭时间。为了完成好毕业论文,他连续三个月住在实验室。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的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他的勤勉踏实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校园逐梦:因为梦想而钻研

  1994年,他返回母校延边大学任教,在省一级实验室承担《电磁学实验》、《光学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等教学任务。为了备好课,他除了用餐时间基本都泡在实验室里,不到一个学期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赢得了师生们的赞扬。他还把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新的教学方法整理出来,发表了若干篇论文,并荣获了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实验室工作如鱼得水,也进一步助推了他科技创新的梦想。有一次,为了给人工孵化室制作温度控制器,他在实验室熬了一整夜,第一次制作出了一台完整的实用设备,这也成为他科技创新的开端。

  1998年,他到韩国国立釜庆大学理学院硕博连读。学习之余,他努力熟悉研究室的各种实验设备,不到半年就可以独立操作实验室的所有高精尖仪器。刚开始,导师只允许他操作仪器,不让他插手仪器的调试和维修,连机器盖都不允许打开。因为那些都是从欧美进口的昂贵设备,设备的维护都由专门保修机构来承担。后来,因为有一次他解决了维修专家也不能解决的难题,导师破例允许他参与仪器的调试维护维修工作,之后他又开始学习组装新的仪器设备。从此除了更换无备用零部件以外,研究室的各种实验设备问题基本都由他来解决了。

  留学期间他主要研究晶体生长和激光分光学。做生长晶体实验时,熬夜是常事,而他也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几年间独立完成了KClKMgF3LiBaF3等十多种单晶体的生长实验,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用技巧。

 

教书育人:因为痴迷而执著

  20041月,张万松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一如既往地以校为家,认真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对他来说,周六日和工作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晚上经常很晚才离开学校。担任物理系副主任期间,他认真履行理学院教学专家组成员职责,多次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全国教学名师到学校传授教学经验。近些年,他承担的课程在学生评教中7门次进入前10%,其中一门次为全校第一。为了学科的稳步发展,他积极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年轻教师,团队于2014年被评为校级培育教学团队。他主持的教学成果两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他负责创建“物之理演示展示厅”,目前展示项目已有200多个,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他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研发和自制了20余台物理演示仪器用于教学,不仅节约了可观的资金,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中,他自制的伯努利综合演示仪深受欢迎,已在清华大学物理演示大厅展出。

  他一向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多次面向全校做科技创新讲座,近些年独立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有10余项,其中国家级2项。从2008年开始,他连续指导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2011年开始他又帮助指导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并获得三等奖,实现了零的突破。他连续两届参加全国高校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评比会,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30篇,其中10余篇被SCIEI收录。已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第一发明人)有3项,其中1项获得昌平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和“长城杯”实用技术创新奖。1项进入全国重点科技创新成果初选,并已申请到20万元推广经费。

 

服务社会:因为责任而奉献

服务昌平、奉献社会,一直是张万松的追求。2007年,他负责创建的“物之理演示展示厅”成为“昌平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又提升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基地实验室,常年坚持定期开放和预约开放,年均参观人数超过5000人次。他积极投身于推进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多次组织学生在基地进行参观和专题讲座,每年在春节期间集中进行科技创新培训。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指导的学生年年获得佳绩。此外,他还积极为昌平区青少年科普知识竞赛献计献策,并担任评委;协助昌平区科协创建“昌平区科技活动中心”并担任该场馆的技术顾问;培养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学员;担任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指导专家和评审专家,担任北京十二中、昌平一中科技创新指导专家等。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张万松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地行进着,在公益服务工作中默默地奉献着,他把教师的责任感升华为一种深厚的情怀,一种博大的境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