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石大外国语学院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行业汉语人才培养高峰论坛

79日至11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行业汉语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来自厦门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等院校的近90位国际中文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线上、线下会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赵秀凤主持论坛开幕式。汉语国际传播研究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马秋武教授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付恒升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论坛以“一带一路”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涉及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研究、行业汉语教学资源建设与服务研究、行业汉语教学研究、行业汉语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四个主要议题,旨在响应新时代教育转型要求,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需求,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解决行业汉语中的定义、标准、教学资源、师资和文化交流等问题,拓展行业汉语领域研究的视野及深度。论坛设有6场主题报告、23场分议题报告。与会人员就行业汉语这一术语提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行业汉语的特点,行业汉语教学理论、内容、方法、评估、教材、师资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和热点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厦门大学郑通涛教授以“行业语言和行业汉语研究”为题作了发言,阐述了“行业汉语”的定义、内涵、特点,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行业汉语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最重要的领域,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应当从跨学科角度进行审视和重视。北京语言大学马秋武教授作了题为“认识汉语言的共性与特性”的发言,认为广大汉语言工作者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前提是认识对外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独有特征。同济大学孙宜学教授在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与‘汉语+’行业专门人才培养”的报告中主张汉语+”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应该依托稳定、高素质的校内外师资队伍,凭借完善有效的海内外实践平台体系和系列特色课程,而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组织编写、出版、使用具有行业特色的系列教材。厦门大学方环海教授介绍了早期西方汉学中商贸汉语教材的话题特征,希望能够对未来经贸汉语教材的话题选择和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厦门大学朱宇教授以路桥工程行业汉语的语言差异研究为例,介绍了利用统计学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方法的特点、理念、分析步骤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该方法可为行业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类型标准和参数依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讲师曾小燕作了题为“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的报告,介绍了行业汉语人才培养研究的基本现状、热点主题及其动态演进历程,认为行业汉语人才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行业汉语人才培养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赵秀凤在论坛总结中对各位专家表示感谢,表示学院将整合各方面科研力量,把行业汉语作为新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学校的能源特色。

b72914d61d4749fab4b424cd6d01db82.jpg

(编辑 丁远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