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时讯

中石大6项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近日,教育部颁发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获奖证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有6项成果获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地球科学学院曾联波教授牵头完成的“致密油气储层成储理论技术创新与工业化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团队通过十余年的地质、测井、物探相结合的多学科联合攻关,提出了构造—成岩作用成储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致密储层差异演化和优质储层发育的构造—成岩作用控储模式;研发了致密储层多尺度孔隙和裂缝系统定量评价与智能预测技术,发明了方位反射声波成像测井技术与探测装备,形成了致密储层油气多波检测技术。项目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70多项,在国内67个地区及海外工业化应用,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对推动致密储层油气勘探和规模化效益开发以及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石油工程学院王敬教授牵头完成的“缝洞型潜山油藏高效注水开发与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聚焦潜山裂缝性、缝洞型多尺度离散介质油藏水驱高效开发与提高采收率理论技术难题,发明了缝洞储集体分类分级建模方法,首创了多元约束岩溶相控建模技术,解决了多尺度精细地质建模难题;研发了高相似物理模拟实验装置,揭示了多尺度耦合流动规律和多元驱油机理,建立了多场多尺度全耦合数值模拟技术,攻克了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难题;创建了多级融合储集单元划分方法和空间结构井网定量构建方法,建立了水驱效果多元评价方法,提出了新型水驱开发模式,有效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研发了耐温耐盐型微分散凝胶强化泡沫和地面一次发泡的制注工艺,解决了注气开发气窜难题。研究成果在中国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多个油田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石油工程学院邓金根教授牵头完成的“复杂油气藏钻井井眼强化和储层保护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和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姬忠礼教授牵头完成的“高压天然气液滴聚结分离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石油工程学院高德利院士牵头的“复杂油气井钻井管柱力学与控制方法”、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陈光进教授牵头的“注CO2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机理与提高置换效率方法研究“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青年科学奖,主要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2021、2022年授奖项目共58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47项、二等奖320项,19人获得青年科学奖。


(编辑  李昕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