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中国高等教育】党委书记陈峰:走行业特色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和“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型大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独特性和典型性,因此,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历史方位,深入探索和思考行业特色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准确把握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历史方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行业特色型高校要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在行业产业以及高等教育变革中,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

1.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行业特色型高校新的历史使命

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并将科技自强自立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特色型高校面向的是能源、交通、电力等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因此,这类学校被赋予了特殊历史使命,必须以国家队的高站位,立足国家发展大局来思考和谋划未来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行业特色型高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在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解决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等方面,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同时要伴随产业“走出去”步伐,加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2.行业转型升级促进行业特色型高校提质创新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日益活跃,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火如荼。行业特色型高校原来所依托的行业产业正处于转型迭代升级当中,出现了“行业+信息”“行业+人工智能”等数字化的新业态,这对高校的服务支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在新一轮科技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跨界融合、协同联合、包容聚合的特征愈发明显,学科发展呈现“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趋势。对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依据行业新需求,在强化传统学科优势基础上,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构建良好的学科生态。同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行业产业也正在经历战略布局的调整,重塑发展理念、重构发展方式,这也必然要求行业特色型高校加强提质创新,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转型调整或重新布局。

3.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行业特色型高校担当使命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宏观层面,处于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更加注重“质”与“量”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让教育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中观层面,高等教育对行业发展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支撑、引领能力更强,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发展效益显著提升;微观层面,高校逐步具备一流竞争力,并具有稳定持续创新能力和一流治理能力、一流影响力,办学理念、教育理念、质量观念成为业界标杆与榜样。因此,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既是目标任务,也是发展路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涉及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动力、发展质量,体现发展的全面性、充分性、均衡性、协调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等特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要体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其核心就是要鼓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此,行业特色型高校必须在共性中凝练、突出特色,找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科学路径。

积极探索新时代行业特色型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

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建设教育强国”目标任务,行业特色型大学必须要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所作为。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始终坚守“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信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不同时期为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学校及时更新观念理念,凝练打造特色优势,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1.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强优、拓新、创一流”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产业链和优势学科链的无缝对接,在巩固保持传统学科优势的同时,拓展了新兴交叉学科。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面对能源行业正向低碳清洁、智能化等方向加速转型升级新局面,学校结合“双一流”建设的目标要求,突出传统优势学科,着力交叉创新若干个清洁和低碳能源新兴交叉学科方向,规划建设了“油气科学与工程”学科群,构建了“一流学科引领、支撑学科和基础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经过几年的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安全、海洋、氢能、储能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取得快速发展。2018年,顺应学科调整,学校进行了新的学院调整,新建了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等新学院,构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科专业体系。

2.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按照“搭建大平台、汇聚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取得大成果、作出大贡献”思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瞄准行业产业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在科研中,一方面强化“有组织的科研”,注重科研团队交叉融合。另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强化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聚焦行业产业关键“卡脖子”问题,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十三五”期间,学校获得国家科技奖13项,其中80%以上都是与企业联合攻关获得的。2018年以来,学校与中石油、中海油等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教育合作框架+人才培养+项目支撑”的运作模式,校企双方在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度融合和迭代升级。

3.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校在产学研结合基础上,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强调思政融通、内外融通(课堂内课堂外),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行业企业变化。通过开设“订单班”“全英班”,组建本科“卓越计划班”,建立研究生企业工作站等,探索了“国内-国际”“行业-企业”“企业-学校”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生教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形成先发优势,成为工程博士授权单位之一。第二,超前布局和培养新兴人才。按照“高起点、高层次、小实体、大平台”的思路,聚焦全校优质资源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短期内通过“特色学科+人工智能”的方式抢占学科制高点,未来将通过“人工智能+特色学科”的方式,增加学校发展的新动力。第三,学校坚持把发扬石油精神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开展石油精神教育。选择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成为学校毕业生优良传统。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95%以上,每年走向基层、西部的毕业生人数和比例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4.积极拓展服务面向,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办学

近年来,学校围绕国家战略,强化责任担当,依托优势,多点布局,为发展注入新动力。2015年,学校跨越千里到新疆建设克拉玛依校区。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校区开设了石油传统专业以及新疆和西部发展急需的特色专业,在校生规模近4000人,去年第一届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同时,依托校区创立了世界能源大学联盟,目前联盟成员高校增长至17个国家的31所高校,大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克拉玛依校区的建立,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既是学校的战略选择,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应然之举。当前,学校还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南海战略等,正在加强谋划布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

对行业特色型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在国家战略深刻调整、行业企业战略转型、高等教育改革深化三重叠加影响下,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具有一流水平的高质量之“形”,更要兼具追求卓越、勇担使命的高质量之“神”。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探索与实践,行业特色型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注意三个统筹。

1.统筹特色与贡献

特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强调贡献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对于行业特色型高校,特色发展既是独特优势,也是必然选择,只有坚持并不断凝练、丰富特色,才能做大做强做优,进而作出更大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引导高校争创世界一流”,着重强调质量与贡献。对此应把握好三点:一是要把特色发展统一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之中,将特色优势转化为实际贡献。要发挥教育评价改革导向作用,在特色发展中更加突出质量与贡献。例如,在科技评价中不能简单看项目数量及层次,更重要的是评价其在发现科学理论、解决科技难题等方面的实际贡献。二是要构建良好发展生态,通过在高原上建高峰,实现更高质量的特色发展。行业特色型高校要优化学科布局,形成共生共进的学科生态体系。三是要在坚持行业特色的同时,注重在服务中强化引领。“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是行业特色型高校的重要选择,要不断提升服务的层次和质量,注重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打造引领行业的“拳头”科学技术、解决行业发展“卡脖子”技术难题,真正发挥引领作用,作出独特贡献。

2.统筹供给与需求

供给与需求是高等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一体两面,行业特色型高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统筹兼顾供给与需求。对此应把握好三点:一是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加强对行业产业的跟踪研究和分析研判,准确把握技术发展前沿和人才培养需求。例如,可通过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就业指导委员会等,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目标定位上更加清晰、准确。二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上,要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学生成长需要出发,加强供给侧改革,从思政教育、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材建设、质量保障、就业服务等各方面,进行针对性、系统性改革,要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拟在“十四五”期间,着力构建课内课外衔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贯通式大育人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全面发展。三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强化协同融合,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加强校企协同育人,打通供给与需求,切实培养出行业企业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

3.统筹传承与创新

传承为创新提供根基,创新是对传承的突破和发展。行业特色高校应统筹传承与创新,坚持不破不立、有破有立、破立并举,在传承创新中赢得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更新发展理念,重塑思想观念。要系统、全面把握党中央对新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把新发展理念、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第一动力等新思想新理念内化到学校的发展规划、发展战略、发展思路等各方面,以先进观念理念引领发展。二是要拓展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动力。行业特色高校既要注意突破学科单一的局限,坚持“强优、拓新”,适当拓展服务面向,向多科性、综合性发展,同时也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不要盲目贪大求全,应从传统优势学科向外拓展,尽量避免跨越式新建学科专业。要兼顾历史、现实与未来,合理布局,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学科专业体系。三是要弘扬行业文化,打造精神高地。不同行业都在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文化,如石油行业的石油精神等。这些精神文化是学校打造特色、形成风格的独特优势,也是新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法宝。要把优秀行业文化纳入大学文化建设体系,充分发挥其情感激发和情怀熏陶的作用,不断赋予其新内涵、进行新诠释,为师生奋发进取提供精神动力。

原载2021年第9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详情见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gEvm-fUHrlsYAejdHa-0A

(编辑 刘晓玉)


分享到: